春风桃李誉江淮文脉传承创新路 ——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建校80周年风雨兼程砥砺前行

©原创 2019-02-19 16:38

首善庐阳,悠悠淝河。2017年12月29日,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喜迎建校八十周年庆典。80年岁月慨当以慷,80年征程芳华绽放。一校四区集团化特色办学,全面发展,“星光”闪耀的科技舞台,智慧敬业的教师团队,四十五中的青春之姿与幸福首善的庐阳教育相映,奏响一曲素质教育交响曲。

                                           

八十年芳华绽放:人才摇篮和谐发展

1937年,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在大别山立煌县(现金寨县)创,取名张家畈小学。1946月迁入合肥,校名几经变更,1975年正式更名为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八十年风雨兼程,一代代四十五中人以“率先垂范敢为人先敬业奉献勇于创新知难而进团结协作”的精神一脉相承,砥砺奋进。近年来,学校探索一校多区建设与管理模式,目前,已形成六安路校区、桐城路校区、橡树湾校区、森林城校区“一校四区”的集团化办学特色,实现庐阳区域一二环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的跨越式发展。

提到四十五中,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盛产学霸”。这些年来,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学生,新世纪以来,学校培养了十多名合肥市中考第一名。2017年中考,全市780分以上77人,四十五中占据20个席位,超全市四分之一,而其它多项指标同样名列合肥市前茅。

此外,该校不少毕业生在高中和大学阶段表现优异,很多杰出校友已成为行业拔尖人才。陈晓东,1977年毕业于合肥四十五中,历任伦敦大学玛丽女皇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曾获得英国国家及欧盟专利多项,2010年在电子科技大学入选国家第五批“千人计划”。2017年12月29日,他来到校庆现场,分享他与母校的故事。

面对耀眼的成绩,四十五中的校长和老师们非常坦然,他们着眼的,已经不仅是名校的成绩,更是学校的特色教育:“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打造安徽省素质教育首善学校。近年来,四十五中提出“双轨制”发展理念,一手抓学生学业水平,一手抓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培养中学生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各类学生社团、读书节、科技节、辩论赛、校园文化艺术展演是学生们舞动青春的舞台。体育艺术“2+1”作为学生素质发展的普及性要求,每日的体育大课间活动,每年举行的广播操比赛、跳绳比赛、田径运动会等丰富学生生活的同时,涌现出很多全面发展的特长学生。邵真容,国家一级运动员、省十三运会乒乓球女子甲组单打第一名;王逸轩,安徽省青少年游泳锦标赛200米蝶泳冠军;丁雯琪,全国优秀少先队员;彭怿飞,宋庆龄奖学金获得者;朱涧菁,第三届合肥市十佳中学生;朱沐阳子,第五届合肥市十佳中学生;臻鹤鸣,全国“三辰好少年”。

同时,四十五中广泛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建立国外留学通道、开展海外游学活动,一批批“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四十五中学子在经历中学阶段教育后走向世界,进入海外名校深造。

征程路“星光”闪耀:创新引领社团培养

“我要感谢母校,她培养了我从事科研工作的早期兴趣。”殷翔,2005年毕业的一名优秀学子:2012年获得浙江大学工学学士学位,2017年取得美国密西根大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副教授。殷翔说,在初中时,四十五中有很多兴趣小组,老师鼓励他做一些探索性的小论文,并告诉他:写对写错都没有关系,而且推荐自己参加过各类竞赛,让他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勉励学弟学妹们在学校的平台上,多培养兴趣,多珍惜现在美好的时光。

的确,合肥四十五中发展始终以创新为引领,而科技创新早已成为孩子们施展才华和个性的广阔天地,成为综合素质能力积蓄蓬勃的推动力。学校以社团活动为培养模式,依托20多个合肥市品牌社团,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富有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学生,张扬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氛围浓厚。

信息学被称为“智力体操头脑风暴”,是四十五中科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图灵”信息学社团,是由热爱学习又有信息技术爱好的在校学生组成。该校信息学辅导老师张金苗说,经过训练,学生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编程思维方式。同时,编程需要大量刻苦的课后学习,学生们在挑战中磨练意志,培养竞技精神,而这也正是合肥四十五中创新教育思想的核心所在。多年来,“图灵”社中数十人次学生获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一等奖、省级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合肥市青少年信息学竞赛六连冠。在与高中段学生或信息学牛校的竞争中,四十五中学子毫不逊色。很多“图灵”社的学员后来都被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抢着录取。

而自2003年创办的启航科学社,因为能直观有效地让同学们体验到科学的神奇与魅力,成为学校最受欢迎的社团之一,与中科大先研院合作的小发明训练营,更是吸引不少“粉丝”。创新思维训练、机械结构件以及原理、AR/VR设备的体验、3d建模以及打印、专利申请等项目极大发展了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十五年来,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中,近200人获得合肥市一等奖,连续8年一等奖获奖总数位居第一。徐沁怡,被一中录取的科技特长生,后参加北京大学自主招考入学,又以优异成绩进入英国剑桥大学。李林峰同学申请了11项发明专利,其中一项小发明“益视宝”销售额接近2000万元,2016年以全额奖学金被以色列名校巴伊兰大学录取;黄益伟、张迪畅等10名同学获得多届合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

“逍遥”机器人社团被学生誉为“创造未来的摇篮”。在专业的场地内,他们可以完成从策划、设计到制作、测试的一系列过程,同时参与充满趣味和挑战的科普活动,获奖硕果累累。方廷吉、代若玄、吴思明、孔维文分别获得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国家级一等奖;费天泽等四名同学获得第十七届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电脑机器人竞赛国家级一等奖;在各类省市级比赛中,学生更是奖项拿到手软。

据介绍,在该校的科技周上,同学们都会拿出自己天马行空的作品展示交流。在与科学有关的学科课堂中,都能听到科普宣传和科普知识的介绍。此外,他们走出校园进行实践,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灵感,拓展视野,实现自我梦想飞越。

如今,学校已经让科普教育形成了常态教育模式。此外,四方社、模联社、“星光”摄影社等,也已成为孩子们快乐奔放的大舞台。

春雨润名优礼赞:智慧敬业文化传承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四十五中实施“名优教师发展工程”,坚持不懈进行师德建设,锻造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他们秉承“敬业爱生求真创新”的教师文化精神,培养一代代学子成人成才,实现梦想。在“一校多区”发展背景下,学校以“骨干引领、名师支撑、人才引进、高起点培养”为策略,四校区以全面提高队伍素质为中心,为学校发展注入源源动力。

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留出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四十五中老师为此进行了多年的智慧实践,从课堂着手,优化课程结构,追求“简约高效”。每节课由45分钟缩减到40分钟,上下午各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进行丰富的艺体活动。时间缩短,老师们更加重视备课、精讲、精练,想方设法设计更高效的课堂。据相关统计,四十五中的教育教学成绩不但未受到影响,而且稳步提升,保持领先。

教学科研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四十五中教师以名班主任、名师工作室等名优榜样引领,以教研课题为抓手,教研活动为基地,集体备课教研、多轮锤炼,“人人上一堂公开课”“人人参与课题研究”蔚然成风。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实践展示课、四省会城市教研交流展示课、“推介庐阳名师、打造高效课堂”名师课堂教学艺术研讨会……学校积极组织教师走出去学习取经,参赛促练,提高教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名优教师发展工程”实施五年来,四十五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名优教师队伍不断壮大。该校李金桥、谢明、胡佳摘得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三人也同为合肥市骨干教师;宣宜蒙,2013年安徽省教育年度人物、省初中语文优质课评选一等奖、庐阳区首届名班主任;赵燕,合肥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合肥市英语骨干教师、合肥市优秀班主任。在2016年安徽省首届中小学微课大赛中,该校吴乐康、乔露老师荣获一等奖;在安徽省2016-2017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秦芬芬、傅煜等十一名教师获奖。(安徽新闻网记者 李荣荣 赵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