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红:与其关注别人家的孩子,不如先活成别人家的父母

2019-07-09 08:49 大皖新闻客户端  

导语:大皖“闫红说”视频栏目开播,首期节目中,青年作家闫红和资深媒体人高健健以及安徽大学教师管先恒从“别人家的孩子”开聊。


DSC_0720

“闫红说”开聊

别人家孩子的“原始形态”

闫红:别人家的孩子,看得肝胆俱寒,压力山大。我们先确定个概念,别人家的孩子都长啥样。

高健健:我自己小时候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小时候学校一开家长会,我家里人就会抢,我爸也要去我妈也要去,到那老师就会说,这次我们班考试最好的是高健健,(家长)站起来给大家看一下,他们就会争那个点。那时候还没有别人家的孩子这个概念,但现在回头想我那时候就是别人家的孩子。那个时候的定位就是学习好。

管先恒:我大概类似吧,不是百分百别人家的孩子。勉强算。

闫红:我知道管老师是16岁考上大学,那个时候和现在大学的概念还不一样,那时候还没有扩招。

管先恒:那时候是80末,竞争还比较激烈。我上学比较早,5岁开始上学,永远是班上比较小的,然后基本上成绩不算最好,基本也是前几名,占了这两点别人就好像对你另眼相看,就变成了别人家的孩子,其实高考考得也不算好。占了年龄小的优势,不像高老师那么优秀。

闫红:两位比较谦虚,我对你们高考的时代是有认识的,高考还没有扩招,能考个专科就很了不起了。

管先恒:对,我们那个年代包括专科在内,11:1的比例好像。

高健健:含金量还是比较高的。

闫红:对,我们那个大院还是报社的大院,听起来好像是知识分子扎堆的地方,大院里面只考上了一个还是两个本科,我们大院是没有别人家的孩子的。但我对两位还是很羡慕的,高老师说你爸爸妈妈抢着开家长会,我的经历就很惨,不是我爸妈抢着去开家长会,而是老师经常让我请家长。

高健健:那也是别人家的孩子。

闫红:大家注意虽然用了一个“请”字,但背后的暴风骤雨,是你们难以想象的。但是非常奇怪的是,很多年之后我也成了我们大院里别人家的孩子,从学渣啊反面教材变成……我觉得这也是非常奇怪的事情。

DSC_0656

闫红

“别人家的孩子”也在进化

高健健:现在可能别人家的孩子衡量标准开始多元化,因为闫红成功了闫红出名了,所以她又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闫红:其实并不完全如此吧,当我听到我成了别人家的孩子,我还是蛮吃惊的,其实与其说是我成了别人家的孩子,还不如说我父母对我的引导。人生是一个长跑,现阶段你可能跑在前面,但并不关键。还有一个问题是你如何衡量一个人成功,是活得高兴活得自在,活得像自己想象中的样子,活过就是成功。

管先恒:现在说这种观点的人挺多的,说老实话我还是有点不太一样的看法,说起来是学业第一,中国这个社会,你首先上所谓的名校,学所谓的好专业,然后小孩子选择的余地才比较多,这是残酷的现实。你活得快乐学得快乐,没有达到世俗意义上好的,小孩的选择余地确实比较少,选择余地很少的时候,有多少孩子可以像闫红老师这样靠自己的才华来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呢?可能三观不是很正。

高健健:我恰恰跟管老师观点相反。我觉得现在社会包容度越来越大,父母的开放度越来越多,大家对好孩子的评价标准越来越多,大家恰恰不以学习好坏来评价别人家的孩子了。非常巧,我手机里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家孩子班主任写的,我二女儿在学校学习好,可能会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但他作为一个从教30多年的教师,他说:当你艳羡别人的好成绩,为自己孩子成绩忧虑的时候,其实你不知道,成绩好的孩子的母亲正在为孩子的斤斤计较烦恼;当你为孩子内向不够开朗着急的时候,那个天天调皮犯错的孩子的家长正羡慕你孩子的自律乖巧;当你为孩子的没心没肺着急的时候,那个孩子为一点事就哭哭啼啼的家长正在焦头烂额。所以你就看到了,学习好的孩子,你看到的是他的光环,有金字招牌的文凭,我觉得他的抗压能力很糟糕。拿我自己的孩子来讲,她妥妥的是别人家的孩子,成绩算好的,表现好,但是有一点,她不太经得起老师的批评。因为她太好了,不够完美的时候,老师一批评她,受不了。所以我就在想,这能叫别人家的孩子么?生命是一场长的赛跑,你成绩再好,你比的是这一段,如果没有好的抗压能力的话,就没有好的后面的后劲了。抗挫折能力,感受能力,学习之外的领悟能力,包括跟周围人相处,和父母相处,这个能力比学习一点不差。

DSC_0715

高健健

闫红:我刚才听管老师说的时候,我对管老师的说法是很赞同的。我前两天在看一个日本作家的小说,叫林真理子《平民之宴》。小说里就写了一个男孩子,觉得只要自己活得高兴就行了,我打一辈子工都可以。但是他后来碰到一个女孩,这个女孩在男孩母亲的刺激之下决定去考医学生,好像在日本考医学生特别难。这个女孩一开始也觉得自己不一定考得上,但在这个发奋的过程中间,她感觉自己一扇一扇的门被自己推开了,那个过程被写得非常惊心动魄,也让我非常神往,我就觉得有时候我们讲起来有很多那种鸡汤可以让我们自我安慰,但事实上是不是我们没有勇气去推开那个门,没法感到推开那一扇一扇的门的快乐。有时候你说你不想进,实际上是你没有勇气进,你不知道里面藏着一个多么让人振奋的世界。

高健健:从这个角度说,一个孩子从小培养这种探索心好奇心,这种勇气难道不是让他持续学习的最大动力么?

管先恒:这个非常重要,在这个持续的基础上,多了更多扇门,多了更多选择。

闫红:听了高老师说之后呢,我又很赞同高老师说的。因为我很喜欢的另外一部小说大家都知道是《红楼梦》,里边就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贾敬,贾珍的父亲,小说里他是贾家唯一一个中过进士的人,明明可以世袭的情况下中了进士,但他最后的结果人生走向是很非主流,跟道士混在一起。

高健健:现在很多孩子都是这样,学习挺好的,最后都很非主流。

管先恒:中科大的少年班。据说有不少像贾敬那样的。就好像我什么都经历过了,最后看破了一切一样,很丧。

别人家的孩子来自“别的家庭”

闫红:贾敬的个人信仰我们不宜评价,但我们可以看到贾敬的非主流给他的家族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我觉得贾敬走到那一步跟他的家庭教育是有很大关系的。里面说了,贾敬的父亲就是贾珍的爷爷,教育起儿子来就像审贼,很可怕,打,往死里打。可能要从两方面来看:我有个朋友,她女儿小学的时候成绩很一般,中等偏下,但她跟我讲的时候不是诉苦的口气,她说挺好的,她说我以前成绩特别好,心理压力就特别大,老担心别人超过我,她就说希望小孩不要在小学期间初中期间就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高健健:我们家老大对老二说过,你表现那么好干嘛?一点提升空间都没有。你看我从小就是学渣,稍微表现好点妈妈就很高兴。两个人截然不同。

管先恒:提升空间大嘛,这也是一种生存技巧。

闫红:你给他们起的名字也很有意思,小眼姐姐和大眼妹,一般情况我们说,小眼姐姐好像不是很肯定的说法,但我觉得这也是给她解压了。

高健健:对。我们家老大就是那种经常会被请家长的,老二老师打电话我就知道是荣誉来了,老大老师一来电话我就紧张怎么办?但是恰恰如此,两个样本我就有了立体的感受,同样的妈妈。老大不care,其实我是这样让她从小面对这样的打压,让她经受一些苛责,因为她的个性,她不是个规范的孩子,她喜欢挑战规矩,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所以她以后会遇到很多苛责,妈妈给她打好了苛责的底子。

闫红:挫折教育。

高健健:对。老二不一样,老二太优秀。我可能夸赞比较多一些。现在把她俩混一块我觉得挺好,她俩打架我不会去拦,因为她一辈子要面对的不是妈妈,是家庭以外的东西。老大虽然是一个经常被“请”的孩子,但她渐渐也活成了别人家的孩子,上次在国际学校的项目展示会上,她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了一个包,下面很多家长在拍她,说她仪态大方,别的家长就会问我你是怎么教育的,所以我觉得,“别人家的孩子”在今天已经是一个非常丰富和多元化的东西。

管先恒:课本以外的学习能力开发出来了。

高健健:考验家长的作风,你可不可以容忍孩子,慢慢变成别人家的孩子。

闫红:毕竟家长也是很脆弱的。

成为“你想要”还是“他自己”

管先恒:我体会太深了。我就觉得我一直处于焦虑之中。我们家是个男孩,我觉得男孩子叛逆期特别明显,初三是标准叛逆期。沟通完还是按他自己那套做,你说东他一定是往西的,一个小孩会看很多教育书,但用到具体个体上不大能用上,你有种脱控的感觉。就是焦虑,你焦虑还不能表现出来。

DSC_0730

管先恒

高健健:管老师刚才提到两个字“脱控”,我经常反思这两个字。可能每个妈妈控制欲都很强,不仅要管你早上被子有没有叠好,还要管你脑子里想什么,但其实反过来想,我们也让自己的父母脱控过。

管先恒:我是乖孩子。

闫红:所以像我这种没有做过别人家的孩子的人就有自己的优势,我家孩子有时候让我焦虑的时候,我就拿我的童年比,我家孩子比我小时候省心多了。其实他并不是别人家的孩子。我有次期末考试前看你朋友圈,大眼妹把所有功课准备好,文具准备好,临睡前看一看书,看有没有我没有准备好的考点。

高健健:是,大眼妹是真实的优秀。昨天四年级统考回来,跟我说妈妈三门一百应该没有问题,语文可能考不到,她跟我说这些是很笃定的。姐姐呢,就是就还好吧。

闫红:我跟我儿子说,你看人家考试前已经准备好了一切,我儿子说,妈妈你是在批评我吗?我说不是,妈妈只是想跟你讲一个故事。就是说孩子是非常敏感的。

高健健:因为我们家是两样的,所以我特别想说一点,成绩好的孩子,所谓别人家的孩子,真的人生未必是快乐的,因为我真切地感到,老大的快乐指数远超老二。老二是自己的要求,妈妈已经放下了,她自己放不下。

管先恒: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的抗压度会增加的。

高健健:是的。但是她care,和老大的不care,当人生不care的时候,那个高度不一样。所以我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学渣”姐姐在自己的方向上寻找快乐,去打开一扇门,这个老二的大课题就是,如何让别人家的孩子慢慢放过自己,用稍微轻松上路的方式打开一扇门。

闫红:我有个朋友家的孩子也是别人家的孩子,有一次他说,妈妈,像英语数学这种客观题,如果还不考满分我就太不好意思了。

高健健:这个,我可以直接脑补到,他以后找男朋友或者女朋友或者生活伴侣的时候,那种不可容忍。

闫红:他妈妈也很着急,跟老师说你一定要想办法扣他点分。老师说实在没办法,扣不了啊,最后扣了他两分卷面分,实际上他卷面很完美。管老师能不能分享一下这么多年作为别人家的孩子,过程中间的感受。

管先恒:过程中间,别人家的孩子实际上更多存在于别人的眼光。

闫红:你有没有羡慕过别人,比如长得特别漂亮,或者说……

管先恒:我一直在羡慕啊。

高健健:这个每个人都有啊,一直羡慕别人,活在自卑中。

管先恒:别人会说啊呀你看你年龄这么小,成绩这么好,我就好麻木,我内心的对白是,那又怎么样?我看到特别好看的,或者特别会唱歌的,会玩某一种乐器的,我就说像他这样多好。所以你说,别人家的孩子主要是别人的一个判断,对自己来说没什么差别,很麻木啊,反而对自己没有的很羡慕。

高健健:我们小时候那个年代会特别羡慕别人特别多,甚至自卑也有,我惊喜地发现,在这一代孩子身上这种羡慕弱了很多,能明显感觉到。比如我们小时候,我们班一个女孩腿好细,或者字特别漂亮,现在孩子很多觉得so what,我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不care,现在的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去活得更加自信,这是他一辈子要面对的事情,羡慕是对的,嫉妒是不对的,然后自卑是不对的,奋进是对的,很多东西是家长要让孩子跟学习一起齐头并进的东西。现在的孩子很容易丧的。

DSC_0717


闫红:是的是的。

高健健:我在想怎么让他们活得积极一点。

管先恒:现在的孩子眼界比我们广阔多了。

高健健:对对,他没有太多的期许。

闫红:比较小的时候,对他压榨的太厉害,也会让他丧。我刚才说的《平民之宴》,那个男主角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一直被鼓励学习奋进,小学毕业的时候他突然发现还要这样奋进6年,他顿时就崩溃了。如果我们把想学习变成很短期的行为,短期内咬咬牙扛过去了,往后看还有六年,会觉得被欺骗了,就丧了,家长把握这个节奏也是蛮重要的。

管先恒:你说这个我想到张爱玲了,张爱玲算学霸吧,考伦敦大学,但是她妈妈对她完全不满意,她妈妈不是说我宁愿当初不去照顾你的伤寒,哪怕你死了也比现在活着好,对于一个学霸,家长的要求区别特别大。她对张爱玲的期许就是做一个淑女啊,精通中西方礼仪,可能有点像林徽因那种,上流女主人的气质,但你说张爱玲走路都跌跌撞撞的……

闫红:天生缺陷。

管先恒:家长和子女之间完全背道而驰,张爱玲不是很丧嘛?是不是跟她一辈子的暗黑,苍凉。还是有关系的,父母的观念还是很关键的。

高健健:父母到底想给他什么,你到底想让孩子活成你想要的样子,还是你给孩子能力去活成他想要的样子。

闫红:我们与其纠结别人家的孩子,不如先考虑怎么做别人家的父母。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蒋楠楠/文 薛重廉/图

闫红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