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中学如何走出“师生流失”双重危机

2020-01-15 09:28 新华每日电讯  

老师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南平一中供图)

南平一中地处闽北山区,是一所百年老校。然而,2000年之后,优秀生源和优秀教师流向沿海学校,教育基础设施更新缓慢,南平一中在前行道路上困难重重,在全省同类学校中,高考质量一度排名靠后。

面对困局,该校近年来以开展责任教育为抓手,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与考核激励机制,推行学生自主管理,使得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和品质有了较大提升。学生流失的数据充分体现了这项进步。

2015年,98人转学籍;2016年,51人转学籍;2017年,24人转学籍;2018年,8人转学籍;2019年,没有学生转学籍……经过多年努力,该校扭转了山区学校生源流失的局面,实现学生“零流失”。

教师、生源流失,山区名校遭遇“双重危机”

建校百年来,南平一中教学成果丰硕,培养了20000多名合格毕业生,校友遍布海内外。

然而,十多年前,由于学生家长对南平一中教学品质信赖感不断降低,南平地区泛起当地优秀初中学生转入沿海城市的转学的潮流。

事实上,学生家长们对南平一中办学质量下降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一方面,彼时优秀教师流失问题较为严重。“2000年以来,受待遇问题影响,有相当一部分优秀教师被福州和厦门地区的学校高薪挖走。”南平一中副校长池光萌说,山区学校大多难以开出与沿海城市学校同等的招聘条件。时至今日,在闽西、闽北等地的山区中学中,类似问题依然存在。

无独有偶,“当时为支持一些沿海城市高中的发展,福建省出台政策,允许这些学校可以单独向南平延平区跨市招生”,这在无形中进一步加剧了山区学校优秀生源流失。

南平一中党总支副书记黄颂尧告诉记者,较大规模转学的潮流持续了十多年,最多的时候一年转走100多人。

多重因素合力影响之下,南平一中的高考成绩单不再像过往那么优秀。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南平一中似乎陷入了优秀教师流失、教学质量下降、优秀生源流失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之中。

“教学质量走下坡路有客观原因,但主要还是学校自身的问题,当时管理者观念没有与时俱进。”2013年1月接手南平一中时,黄小青校长惊讶地发现,对于家长和社会的“不满意”,部分老师竟习以为常,甚至有一些老师对现状挺满意。

面对这种困局,必须有所作为。黄小青说,为了增强广大师生的责任意识,学校开始尝试在全校范围内推行责任教育,不断提升师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责任教育”,让教师找到育人“原动力”

记者采访了解到,为有效激发教师队伍的教学热情,结合提升办学质量这一主题,南平一中开展了一系列制度化、规范化的责任教育活动。

结合学校实际,南平一中制定了目标管理方案,明确教师在学生高中教育阶段的责任目标和行为规范,即教师通过读书、上课、基本功展示等各种载体开展责任教育活动,增强教师专业情感、专业精神,提高教师师德修养。

南平一中德育处主任吴林炎告诉记者,为让责任理念深入全体教职员工内心深处,学校以党员先锋岗、“五一”劳模树立教师身边的责任榜样,持续开展“最有责任感的老师”“星级班主任”评选活动和“责任故事宣讲会”,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与此同时,学校还多方筹措资金,设立高考教学质量奖励金,激励教师加强教学研究,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在校友的支持下,南平一中设立了200万元的“邹俐琼奖教基金”,并评选出一批名师和骨干教师,给予特殊的工作津贴,充分调动名师和骨干教师的工作热情,以有效发挥专家教师的引领作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持续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探索新高考政策下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途径,2018年7月中旬,南平市教育局组15人考察队赴甘肃会宁县开展学习。

考察过程中,“三苦两乐”(政府苦抓、家长苦供、社会苦帮、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会宁教育精神让黄小青叹服。

“会宁是西北贫困县,但最近几年教育教学成绩让人印象深刻。”黄小青说,会宁教育现象证明了薄弱经济基础也能支撑优质教育体系,这对于同样地处山区的南平一中很有启发。

老师摔伤手臂骨折,为了不影响高三学生学习进度提前出院;有的老师孩子年幼,却无暇顾及只能将孩子交给家人……“‘教师乐教’精神与开展责任教育活动的初衷不谋而合,体现了广大教师把教育事业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境界和情怀。”黄颂尧说,在责任教育的激励下,越来越多的南平一中教师甘于奉献、敢于担当。

“一切为了山区孩子,我们感觉责任就在身边,这让我们找到了工作动力,让我们去创新更多的工作方法。”吴林炎说,通过开展责任教育活动,教师们的职业认同感越来越强,教师人人讲责任,积极向上、敬业奉献的优良教风已经蔚然成风。

育英才、揽人才,新老师主体从“二本”转为“一本”

随着山区对教师的重视,每年加入教师队伍的人数越来越多。如何让这些教师快速适应新的教学岗位,尽快成长起来,成为摆在学校管理者案头的一个新问题。

“随着办学规模扩大、初中部的复办,学校教师队伍已从2012年的100多人增至如今的400多人。”南平一中办公室主任黄志斌介绍,为了保证新、老教师的正常更替,南平一中专门出台了“培青工程”实施方案,加速青年教师和新老师的成长与成熟。

一节节听课、一次次技能大赛、一堂堂教学公开课,在老教师的悉心指导和关心下,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崭露头角。

第十二届全国高中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第四届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获得多个国家级、省级教学领域大赛荣誉的郭超是“培青工程”的获益者,仅工作8年多的她已是学校英语教研组的骨干教师,并担任学校高三英语备课组组长。

“‘培青’为青年教师搭建了成长平台,让我很快适应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郭超告诉记者,新进教师岗前集中培训、三年时间以老带新的跟踪培养,不仅有助于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南平一中教学岗位,融入学校的教育文化,更有助于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邀请知名专家为高考备考开设专题讲座,进行高考备考分享交流、考前专业的心理辅导、考后科学的志愿填报指导……在加大“培青”力度的同时,南平一中还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对外合作交流力度,通过借智引力,让教师队伍素质在交流互鉴中不断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提升高考备考质量,南平一中去年还专门成立了高考研究工作室,通过选拔具备较丰富高中教育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得当、责任心强的教研组长和高三任教教师担任高考研究室成员,承担各学科复习指导工作,从整体上把控整个高三的学习质量。

“与沿海学校相比,我们学校师资不是最强的,但可以举全校之力,集合全校骨干教师力量打团体战,加强对高考命题方向和趋势的研究。”池光萌介绍,高考研究工作室按照学科收集和整理高考信息,统筹安排高三毕业班备考工作,推进学校备考质量稳步提升:2018年高考本科上线1015人,上线率95.39%;2019年高考本科上线993人,上线率95.76%。

学校办学品质的提升,离不开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为帮助像南平一中这样山区学校引进和留住高素质人才,南平市也想了很多办法。

每年设立不少于2亿元的人才专项资金,给予乡村教师等急需专业技术人才7万元或10万元的安家补助和相应住房保障……2017年,南平市出台人才工作的十条措施,提出要综合运用安居工程、人才资助、岗位津贴、项目和平台支持等政策,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一批高端人才、培养一批本土人才。

南平市教育局局长梁方介绍,为充分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的热情,确保优秀教师“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南平市还持续提高教师待遇,拉平中小学教师和公务员的工资收入水平,目前南平市本级学校教师工资已达18.1个月。

一系列实打实的举措,让南平一中在高校毕业生中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也使得学校教师队伍结构更加合理。“新进教师毕业学校正从过去以二本为主转变为以一本为主,近年还有不少名校的研究生加入到教师队伍中。”黄小青说。

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山区中学的学生受益终身

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育人”,“育人”首先是学会“做人”。在对教师队伍进行责任教育的同时,南平一中还以“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祖国负责”为目标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引导他们逐步学会自主管理、自主学习,为个人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南平一中高二年段段长赵福平介绍,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每个班级通过成立“学习合作小组”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学习小组一般是按照座位就近分配,小组内每个成员都有各自学科上的优势,一些上课没听懂的题目,组员们放学后可在学习小组内咨询相应的小组学科负责人。”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小组成员间互相交换各学科思维导图,针对错题本上的题目,寻找同类题型进行探讨,已成为高三班级的课间及放学后的一道风景线。”考入复旦大学的南平一中2019届毕业生陈若妍告诉记者,帮助同学解决问题看似浪费时间,实则不然。“讲解过程是对已有知识点的再次梳理、巩固,不仅锻炼了自身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更在无形中培养我们的责任感。”

在培养责任感的同时,一些南平一中的毕业生们也纷纷表示,“学习合作小组”模式让他们在学习中变得更加自律。

学习,永远在路上。增加英语词汇量,为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做准备……高考结束后的暑假,已经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的阙祈昕在短暂修整后,选择翻开书本继续学习。在南平一中2019届高三毕业班,像她一样的学生还有很多。

实际上,“学习合作小组”只是南平一中探索让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提高”意识的一个缩影。

为了让更多学生学会自主管理,在学习生活中展示聪明才干,学校还成立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宿舍管理委员会、学生安全管理委员会……“山区孩子接触大世面的机会比城里孩子少,但只要培养好自主学习能力,一旦他们进入城市就能很快赶上。”赵福平说。

记者调研发现,如今“责任”已“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南平一中师生们的心灵,“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已成为学校师生们的座右铭。责任教育不仅有效推动了学校良好的教风、学风的形成,使得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卡得住学生的人,也卡不住学生的心。”黄小青说,只有提升教学质量,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才能真正扭转山区学校生源流失的局面。据南平市教育局统计,2015年至2018年期间,南平市被外地知名高中录取的生源数量呈逐年递减趋势,2019年更是实现了学生“零流失”。(记者邹声文、孟昭丽、张华迎、王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