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豆腐作业”的意外

2019-03-25 09:19 中国教育报  

“看,豆浆变绿了!”化学实验室里,豆腐制作团队成员正在观察两种不同溶液对豆浆的聚沉效果。寒假期间,融合物理与化学学科的豆腐制作成了山东大学附属中学项目式学习作业中的一项,醋、柠檬汁、蔬菜汁等材料被学生大胆地运用到豆腐制作过程中。

“新鲜的‘柠檬豆腐’出锅了,快来尝一尝!”3月15日,在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寒假项目式作业《星系逆航》成果展示“游园会”上,韩一宁(中)端着自己团队制作的“柠檬豆腐”在卖力地吆喝着。“柠檬豆腐”酸酸甜甜的新口感,吸引了一大批同学前来品尝。

“一定要买新鲜的、颗粒饱满的黄豆。”超市里,丁兆言(右一)像行家一样一边挑选着黄豆,一边向同伴介绍说,“只有大小均匀、色泽黄亮的豆子,才能做出好吃的豆腐。”

“原来豆腐也爱酸!”在豆腐点卤现场,豆腐制作团队成员用化学方程式来分析柠檬酸对蛋白质产生凝聚效果的原理。

“为啥我们做的豆腐不成形?”丁兆言和团队伙伴带着疑惑走进豆腐博物馆,在师傅指导下动手体验豆腐制作的传统技艺,用挤压出多余水分的方法让豆腐成形。

“今天的豆腐什么味?”妈妈满怀期待地陪丁兆言一起为家人制作“拌豆腐”。为了制作出不同口味的豆腐菜肴,丁兆言喜欢在家里自己动手反复进行“实验”。

“为什么平常只能用盐卤、石膏来点豆腐?传说中用豆腐泉的泉水就能直接点豆腐,这是真的吗?”一拿到与其他“刷题”作业完全不同的《星系逆航》科幻小说项目式学习寒假作业,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初二学生丁兆言就被其中的“胶体美食大作战”豆腐制作这个题目给吸引住了。平时就因为喜欢物理、化学学科,爱在家里鼓捣各种瓶瓶罐罐搞实验的他,下决心一定要把豆腐制作搞个清楚。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尝试突破传统假期作业的模式,打破学科界限,通过项目式学习及学习成果的创意展示,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积极自主地探究学习。

“这不是一份普通的假期作业。”学校项目组负责教师之一杨青介绍说,“这部取名《星系逆航》的科幻小说,由来自9个不同学科的18位教师和30名学生共同开发完成,在其中的每个星球上均有以小说故事情节为背景的项目式学习任务。”

豆腐是丁兆言和家人喜爱的美食之一。“把黄豆磨成豆浆,其中的蛋白质团粒被水簇拥着不停地运动,聚不到一块儿,形成了‘胶体’溶液。要使它们变成豆腐,就必须点卤。”丁兆言和同学们查阅资料后发现,点卤用的盐卤主要含氯化镁,石膏主要成分是硫酸钙,它们能使分散的蛋白质团粒很快地聚沉到一起变成豆腐脑,再挤出其中的水分,就变成了豆腐。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了揭开豆腐制作的“谜团”,丁兆言亲自买来黄豆磨成豆浆在家里观察、研究。他还和同学一起到齐鲁工业大学的相关实验室,用乙酸、柠檬酸、硫酸钙、氯化镁溶液等十几种试剂反复进行点卤实验。“我们听说济南市有一家泉水豆腐博物馆,就专门跑去亲自体验泉水豆腐的制作过程。这样在玩中学、在实践体验中学,不再那么枯燥,比单纯学习理论知识有意思多了!”丁兆言深有感触地说。

根据《星系逆航》科幻小说中其他星球的相关学科主题要求,参加项目式学习的学生们还要通过时间管理计划、体育锻炼、“鸟类图鉴”拍卖会、话剧展演、电影节颁奖、定向越野寻找藏宝图等,在两三个月的时间里“集齐能量碎片,完成星系任务”,最终完成整个《星系逆航》项目式学习全过程。

《星系逆航》只是山东大学附属中学众多项目式学习内容的一种。“最可贵的是每个团队中的每一名学生,都在尽最大努力积极参与项目式学习。”山东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赵勇说,“通过项目式学习,打破了学科知识的界限,提升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