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高职扩招100万人意味着什么?

2019-03-06 09:13

原标题:政府工作报告有关职业教育内容引发政协委员热议

——高职扩招100万人意味着什么

    “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3月5日上午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上,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出的这段话很快在会场内外引发了热议。

    一年扩招100万人,这样的规模是罕见的。高职院校为何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扩招?这样的变化对职业教育意味着什么?面对新形势,职业教育需要做出哪些改变?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部分全国政协委员。

    职教正进入大发展的春天

    “看到政府工作报告中高职‘扩招100万人’的表述非常振奋,如此明确地提出目标,体现了国家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心,体现了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长期关注职业教育问题的全国政协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兴奋地说。

    很多人注意到,报告中高职“扩招100万人”的表述并不是放在教育部分,而是出现在“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这部分。

    “这是一个重要信号,体现出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职业教育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许玲说。

    正如许玲所说,仔细研读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职业教育的表述,很多并不是出现在教育部分,可见,从整个国家的宏观大局出发,职业教育正被纳入更广阔的政策视野。

    职业教育地位的“水涨船高”并不是一朝一夕而至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久前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可见,职业教育正进入大发展的春天,而两会传来的新消息则给这个春天增加了更多暖意。

    招生培养方式或迎变革

    “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的表述,同样引发了一系列解读。事实上,此前不少关注职业教育的专家学者就认为,随着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一系列政策大利,紧随其后的将是职校考试招生办法的系统性改革。

    在许玲看来,要实现职业教育扩规模和保质量同步推进,改革入学考试模式必不可少。

    “高职招生的生源和过去不一样了,我们的选才标准也肯定要有所变化。针对农民工、退伍军人可以尝试参考其过去的工作经历,采用申请制的模式。”许玲说,职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将迎来改变,更突出个性化。

    采取更灵活的招生考核标准,很多地方已经先行先试。全国政协常委,安徽省政协副主席、省教育厅厅长李和平介绍,安徽早在数年前就已经开始探索高职分类招生改革,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核方式,退役军人、农民工、失业人员等群体都可以通过此种考试获得进入高职院校就读的机会。

    此外,随着高职生源结构发生变化,学生年龄、背景、知识结构的差异需要职业院校在教学、学籍管理等方面作出调整,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分班教学,进行个性化辅导,将是职业院校面临的新课题。

    扩招带来机遇也面临挑战

    生源短缺是困扰很多高职院校发展的难题,因此,此次高职“扩招100万人”的消息一出,也有人发出了是否存在足够多生源的质疑。

    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学院院长刘林看来这并不是单纯的存量生源博弈,“新的政策到位后,高职生源的覆盖面、招生范围都会得到有力扩充”。

    刘林认为,随着中央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的大幅增加,地方财政的相应投入也会被带动起来,高职院校的地方条件得到有力改善。

    刘林也坦言,高职扩招100万人对现有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和实训条件都会带来很大压力。

    在刘林看来,招生方式的变化还可能带来观念的变化,“对一些高职生源不足的省份来说,今后高职可能是近乎零门槛入学,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培养学生考验着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教育情怀”。

    事实上,高职扩招不是最终目的,此举归根结底是为了让更广泛的群体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获得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

    正如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所说:“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

    本报北京3月5日电 本报记者 李澈 焦以璇 董鲁皖龙


0

原标题:政府工作报告有关职业教育内容引发政协委员热议

——高职扩招100万人意味着什么

    “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3月5日上午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上,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出的这段话很快在会场内外引发了热议。

    一年扩招100万人,这样的规模是罕见的。高职院校为何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扩招?这样的变化对职业教育意味着什么?面对新形势,职业教育需要做出哪些改变?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部分全国政协委员。

    职教正进入大发展的春天

    “看到政府工作报告中高职‘扩招100万人’的表述非常振奋,如此明确地提出目标,体现了国家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心,体现了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长期关注职业教育问题的全国政协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兴奋地说。

    很多人注意到,报告中高职“扩招100万人”的表述并不是放在教育部分,而是出现在“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这部分。

    “这是一个重要信号,体现出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职业教育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许玲说。

    正如许玲所说,仔细研读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职业教育的表述,很多并不是出现在教育部分,可见,从整个国家的宏观大局出发,职业教育正被纳入更广阔的政策视野。

    职业教育地位的“水涨船高”并不是一朝一夕而至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久前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可见,职业教育正进入大发展的春天,而两会传来的新消息则给这个春天增加了更多暖意。

    招生培养方式或迎变革

    “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的表述,同样引发了一系列解读。事实上,此前不少关注职业教育的专家学者就认为,随着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一系列政策大利,紧随其后的将是职校考试招生办法的系统性改革。

    在许玲看来,要实现职业教育扩规模和保质量同步推进,改革入学考试模式必不可少。

    “高职招生的生源和过去不一样了,我们的选才标准也肯定要有所变化。针对农民工、退伍军人可以尝试参考其过去的工作经历,采用申请制的模式。”许玲说,职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将迎来改变,更突出个性化。

    采取更灵活的招生考核标准,很多地方已经先行先试。全国政协常委,安徽省政协副主席、省教育厅厅长李和平介绍,安徽早在数年前就已经开始探索高职分类招生改革,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核方式,退役军人、农民工、失业人员等群体都可以通过此种考试获得进入高职院校就读的机会。

    此外,随着高职生源结构发生变化,学生年龄、背景、知识结构的差异需要职业院校在教学、学籍管理等方面作出调整,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分班教学,进行个性化辅导,将是职业院校面临的新课题。

    扩招带来机遇也面临挑战

    生源短缺是困扰很多高职院校发展的难题,因此,此次高职“扩招100万人”的消息一出,也有人发出了是否存在足够多生源的质疑。

    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学院院长刘林看来这并不是单纯的存量生源博弈,“新的政策到位后,高职生源的覆盖面、招生范围都会得到有力扩充”。

    刘林认为,随着中央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的大幅增加,地方财政的相应投入也会被带动起来,高职院校的地方条件得到有力改善。

    刘林也坦言,高职扩招100万人对现有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和实训条件都会带来很大压力。

    在刘林看来,招生方式的变化还可能带来观念的变化,“对一些高职生源不足的省份来说,今后高职可能是近乎零门槛入学,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培养学生考验着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教育情怀”。

    事实上,高职扩招不是最终目的,此举归根结底是为了让更广泛的群体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获得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

    正如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所说:“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

    本报北京3月5日电 本报记者 李澈 焦以璇 董鲁皖龙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