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向来直言不讳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又激起舆论场千层浪。2018年中国童书作家榜公布后,郑渊洁并未名列其中,因此有网友质疑郑渊洁的童书销量。郑渊洁回应称是“主动拒绝上榜”,因为“童书销售泡沫极大,甚至和不法行为有牵连”。
他解释称,“不法行为”指的是“一些童书作者,打着讲课的幌子,和书店、学校勾结起来进入学校占用学生上课时间向学生兜售童书”。
郑渊洁揭开了童书市场的潜规则。许多网友的切身体验,也说明此事绝非子虚乌有。有媒体引述业内人士称,中小学校园早已成为童书作家们销量的“主阵地”,通过校园签售活动,作家们能显著提高自己的作品销量。
作家到学校里讲解写作技巧,分享自己成为作家的历程,这对学生和老师来说,既能够与名家近距离交流,形成对阅读的兴趣,又能够学习写作的技法。作家到校园开讲座,作为一种教育形式,本来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变成商业行为,就值得警惕。
教育部这些年来三令五申,要求中小学校坚决杜绝各类商业广告、商业活动进入校园,更不得给学生摊派任何购买、销售任务,其目的就是希望保持校园的纯净,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但大家往往关注的是与学习无关的商业广告,而图书,尤其是儿童读物,似乎有了更多文化气息,超脱出商品的范畴。实际上,图书依然是一种商品,而童书作家、书店与出版社借着讲座的名义,进校园兜售图书,无疑也是一种商业活动,理应受到约束。
令人忧心的是,郑渊洁还指出有学校强行摊派任务,要求学生买书,否则不能参加签售活动。这种行为限制了学生自主选择课外阅读材料的权利。毕竟,未成年的学生面对学校的要求,即使没有强制措施,再不情愿也往往会服从。另一方面,这也让人怀疑学校、书店与作家是否有什么利益交换关系。
童书市场的火爆,说明社会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视,也造就了一些乱象。郑渊洁这次爆料为我们揭开了问题的盖子。但净化校园环境,不能只靠郑渊洁一个人的呐喊。学生与家长对学校的监督、有关部门的监管,是更基本也更重要的机制,只有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学校的环境才能保持纯净。
罗广彦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