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让上课更有趣 这位老师的课学生可发弹幕提问吐槽

2019-09-16 09:46

▲教室坐满学生

▶张毅老师在工作中

上课可以发弹幕向老师提问和吐槽?在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信息工程学院302教室,这样的课堂形式是常态。讲台上的老师不但不管,还乐呵呵地看着同学们“玩手机”。

这是该校通信信息工程学院张毅老师创新的上课方式。想上这门课的学生,需要提前半小时占座。

近日,从教27年的张毅获评重庆市优秀教师称号,他到底有何魅力?跟记者一起去听听课吧。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王渝凤 实习生 蔡红梅 文 受访者供图

大屏幕飘过一串文字 课堂变得轻松愉悦

记者在302教室看到,正在上课的学生利用手机和老师互动,发起了弹幕。教室大屏幕上飘过一串又一串文字,有试题答案,有同学疑惑,还有各种吐槽和调侃,包括“张老师,前向信道中,PN长码的作用是扩频调制对吗?”“大家稳住,下课有红包抢”……同学们看着弹幕,笑得前仰后合,枯燥的课堂变得轻松愉悦。

发弹幕,不是看视频时玩的吗?上课是不准玩手机的,张老师怎么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发起了弹幕?

据了解,通信工程课较为枯燥,但张毅通过创新,让这门课生动起来。下课后,一名李姓男同学告诉记者,自从上过张老师的课,完全被圈粉了。

“张老师的课,成功打破了我在理论课必睡的定理。”走廊上的另一名学生告诉记者,“弹幕很好玩,PPT也做得很漂亮。张老师为人幽默,平易近人,我们平时也会在微信里沟通聊天。”

对于部分大学生沉溺于电子产品、上课玩手机的现象,张老师认为:“大学生上课偷玩手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课堂没有吸引力,让学生走神。这个问题宜疏不宜堵,应该让手机为教学服务,发挥新媒体的作用。”

张毅,1992年毕业于当时的重庆邮电学院,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一直从事通信网络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他说:“从过来人的角度讲,这个专业很乏味无趣,我得花点心思,从内容到上课方式都变一变。”

第一节课不到教室

躺着坐着必须在电脑面前

这么好玩有氛围的上课模式,张老师究竟是怎么想出来的?

张老师介绍,通信工程专业变化很快,比如,前几年还在研究4G,可现在就要研究5G了。所以,他的每节课,都要花费10至20个小时备课做PPT。

张毅喜欢给学生讲现象背后的东西,比如:5G来了,它是怎么来的,靠什么运行,给社会带来什么影响?这些问题原理性很强,很可能让学生听得没兴趣。

张毅通过APP软件,进行课堂互动以及课堂小测验,通过发弹幕的小程序,让学生编辑问题,把文字直接呈现在教室的大屏幕上。

“这个方法可好啦,学生学习劲头更足了。学校对于这个方法,已经推荐给其他老师啦。”张毅说,尤其是有些性格内向、上课不好意思提问的学生,可以通过发弹幕畅所欲言。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惑都能得到老师及时解答,成绩也直线式提升。

“当老师嘛,最关键的就是把课上好。”张毅谦虚地说。

从教这么多年,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张毅颇有感慨地说,“当然是学生的变化了,尤其在上课的时候,以前的学生和现在的学生完全不一样。现在的学生,从小就会使用互联网,喜欢用手机搜索感兴趣的东西。作为老师,自然不能像以前一样丢给学生一本教材,自己在讲台上干巴巴地讲解。”

张毅发现,学生有兴趣从互联网上学习知识,通过这种方式接受知识的速度也更快。“时代在变,学生在变,老师也必须跟着变。”说到这儿,张毅老师又开始给记者讲解他的办法——把重点知识做成小视频,放在网络平台上。第一节课,学生不用到教室,随便在哪儿,躺着坐着都行,必须保证在电脑面前就行。老师先在网络平台点名,然后把知识点发布上去,让学生们自学,再做个测验。第二节课回归课堂,老师讲解学生在学习和测验中遇到的问题,把大家不理解、不明白的问题解决完。“这样,学生们既学得快,又学得懂。最关键的是,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讲一个生活小例子

帮研究生突破实验瓶颈

张毅对人和蔼可亲,很乐意和学生交心。他上课有个习惯——从来不关门,不管是哪个专业、哪个年级的学生,都可以来听他的课。

有一次,张毅在实验室给学生讲课,本来是讲解一个原理,他却结合了现实生活的一个例子:“人生就是两个不断旋转的平性圆环,两个圆环紧紧相扣,只有一个交叉点。但是一个是恶性循环圈,一个是良性循环圈——人生起起伏伏,总有不顺意的时候。这个时候其实就是进入了恶性循环圈,最应该做的,不是悲伤和自暴自弃,在恶性圈里面无限循环,而是要尽快找到那个交叉点,进入良性圈,把问题都捋顺了,在良性的循环圈中才能越来越顺。”

当天,正好有几名其他专业前来蹭课的学生。张毅没想到的是,他的这段话,让其中一名蹭课学生改变了命运。

3年后的一天,张毅接到同事邀请去吃饭。席间,一位不认识的人站了起来,向他敬酒,同时颇为感慨地说:“3年前,我研究生刚入学,做实验遇到瓶颈,就在心灰意冷想放弃的时候,无意间听到了张毅老师举了一个‘人生就是两个不断旋转的平性圆环’的例子,我铭记于心,很快调整了自己的思路和态度,突破了瓶颈。”

张毅才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这么一件小事,对这名学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消除困惑,对张毅来说是家常便饭。因为受到学生欢迎,张毅和许多学生的关系比较“铁”。站了27年讲台的他,如今也是桃李满天下。

说起一桩桩他和学生的小故事,张毅脸上总是带着发自内心的笑。他说:“每年教师节,不管QQ、微信还是电话短信,都会收到来到五湖四海学生的感谢信息。很有成就感,也觉得自己从事教育这一行,值了!”

他让外语学院新生,变通信专业第一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样一件事。

2007年,外语学院新生从凤翔,因为没有考入通信专业而想退学。学院找到张毅,要他给从凤翔做做思想工作。

在办公室里,张毅仔细观察了一下从凤翔,笑眯眯问:“从同学为什么想退学呢?”

从凤翔低着头说:“老师,我已经复读了一年,没想到被调剂到外语学院,我想退学再考一年,我就想读通信,我不爱英语。”

张毅心头一紧,已经复读一年,还要退学?要不得啊。他再问:“你那么喜欢通信啊,你知不知道,大学是可以转专业的。如果你真的喜欢这个专业,就来听我的课,争取考试过了之后转过来。”

听了这话,从凤翔眼睛一亮。

张毅继续说:“通信专业很看重学生的英语成绩,你遇上个好机会,可以一边学英语打基础,再复习通信,两全其美。不许退学哟,好好复习,我在通信专业等着你。”

看似简简单单的一次谈心,也就半个小时,从凤翔冷静下来了,后来通过考试顺利转入通信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后,他以通信专业第一名成绩,考入大连理工大学攻读研究生。

0

▲教室坐满学生

▶张毅老师在工作中

上课可以发弹幕向老师提问和吐槽?在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信息工程学院302教室,这样的课堂形式是常态。讲台上的老师不但不管,还乐呵呵地看着同学们“玩手机”。

这是该校通信信息工程学院张毅老师创新的上课方式。想上这门课的学生,需要提前半小时占座。

近日,从教27年的张毅获评重庆市优秀教师称号,他到底有何魅力?跟记者一起去听听课吧。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王渝凤 实习生 蔡红梅 文 受访者供图

大屏幕飘过一串文字 课堂变得轻松愉悦

记者在302教室看到,正在上课的学生利用手机和老师互动,发起了弹幕。教室大屏幕上飘过一串又一串文字,有试题答案,有同学疑惑,还有各种吐槽和调侃,包括“张老师,前向信道中,PN长码的作用是扩频调制对吗?”“大家稳住,下课有红包抢”……同学们看着弹幕,笑得前仰后合,枯燥的课堂变得轻松愉悦。

发弹幕,不是看视频时玩的吗?上课是不准玩手机的,张老师怎么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发起了弹幕?

据了解,通信工程课较为枯燥,但张毅通过创新,让这门课生动起来。下课后,一名李姓男同学告诉记者,自从上过张老师的课,完全被圈粉了。

“张老师的课,成功打破了我在理论课必睡的定理。”走廊上的另一名学生告诉记者,“弹幕很好玩,PPT也做得很漂亮。张老师为人幽默,平易近人,我们平时也会在微信里沟通聊天。”

对于部分大学生沉溺于电子产品、上课玩手机的现象,张老师认为:“大学生上课偷玩手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课堂没有吸引力,让学生走神。这个问题宜疏不宜堵,应该让手机为教学服务,发挥新媒体的作用。”

张毅,1992年毕业于当时的重庆邮电学院,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一直从事通信网络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他说:“从过来人的角度讲,这个专业很乏味无趣,我得花点心思,从内容到上课方式都变一变。”

第一节课不到教室

躺着坐着必须在电脑面前

这么好玩有氛围的上课模式,张老师究竟是怎么想出来的?

张老师介绍,通信工程专业变化很快,比如,前几年还在研究4G,可现在就要研究5G了。所以,他的每节课,都要花费10至20个小时备课做PPT。

张毅喜欢给学生讲现象背后的东西,比如:5G来了,它是怎么来的,靠什么运行,给社会带来什么影响?这些问题原理性很强,很可能让学生听得没兴趣。

张毅通过APP软件,进行课堂互动以及课堂小测验,通过发弹幕的小程序,让学生编辑问题,把文字直接呈现在教室的大屏幕上。

“这个方法可好啦,学生学习劲头更足了。学校对于这个方法,已经推荐给其他老师啦。”张毅说,尤其是有些性格内向、上课不好意思提问的学生,可以通过发弹幕畅所欲言。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惑都能得到老师及时解答,成绩也直线式提升。

“当老师嘛,最关键的就是把课上好。”张毅谦虚地说。

从教这么多年,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张毅颇有感慨地说,“当然是学生的变化了,尤其在上课的时候,以前的学生和现在的学生完全不一样。现在的学生,从小就会使用互联网,喜欢用手机搜索感兴趣的东西。作为老师,自然不能像以前一样丢给学生一本教材,自己在讲台上干巴巴地讲解。”

张毅发现,学生有兴趣从互联网上学习知识,通过这种方式接受知识的速度也更快。“时代在变,学生在变,老师也必须跟着变。”说到这儿,张毅老师又开始给记者讲解他的办法——把重点知识做成小视频,放在网络平台上。第一节课,学生不用到教室,随便在哪儿,躺着坐着都行,必须保证在电脑面前就行。老师先在网络平台点名,然后把知识点发布上去,让学生们自学,再做个测验。第二节课回归课堂,老师讲解学生在学习和测验中遇到的问题,把大家不理解、不明白的问题解决完。“这样,学生们既学得快,又学得懂。最关键的是,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讲一个生活小例子

帮研究生突破实验瓶颈

张毅对人和蔼可亲,很乐意和学生交心。他上课有个习惯——从来不关门,不管是哪个专业、哪个年级的学生,都可以来听他的课。

有一次,张毅在实验室给学生讲课,本来是讲解一个原理,他却结合了现实生活的一个例子:“人生就是两个不断旋转的平性圆环,两个圆环紧紧相扣,只有一个交叉点。但是一个是恶性循环圈,一个是良性循环圈——人生起起伏伏,总有不顺意的时候。这个时候其实就是进入了恶性循环圈,最应该做的,不是悲伤和自暴自弃,在恶性圈里面无限循环,而是要尽快找到那个交叉点,进入良性圈,把问题都捋顺了,在良性的循环圈中才能越来越顺。”

当天,正好有几名其他专业前来蹭课的学生。张毅没想到的是,他的这段话,让其中一名蹭课学生改变了命运。

3年后的一天,张毅接到同事邀请去吃饭。席间,一位不认识的人站了起来,向他敬酒,同时颇为感慨地说:“3年前,我研究生刚入学,做实验遇到瓶颈,就在心灰意冷想放弃的时候,无意间听到了张毅老师举了一个‘人生就是两个不断旋转的平性圆环’的例子,我铭记于心,很快调整了自己的思路和态度,突破了瓶颈。”

张毅才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这么一件小事,对这名学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消除困惑,对张毅来说是家常便饭。因为受到学生欢迎,张毅和许多学生的关系比较“铁”。站了27年讲台的他,如今也是桃李满天下。

说起一桩桩他和学生的小故事,张毅脸上总是带着发自内心的笑。他说:“每年教师节,不管QQ、微信还是电话短信,都会收到来到五湖四海学生的感谢信息。很有成就感,也觉得自己从事教育这一行,值了!”

他让外语学院新生,变通信专业第一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样一件事。

2007年,外语学院新生从凤翔,因为没有考入通信专业而想退学。学院找到张毅,要他给从凤翔做做思想工作。

在办公室里,张毅仔细观察了一下从凤翔,笑眯眯问:“从同学为什么想退学呢?”

从凤翔低着头说:“老师,我已经复读了一年,没想到被调剂到外语学院,我想退学再考一年,我就想读通信,我不爱英语。”

张毅心头一紧,已经复读一年,还要退学?要不得啊。他再问:“你那么喜欢通信啊,你知不知道,大学是可以转专业的。如果你真的喜欢这个专业,就来听我的课,争取考试过了之后转过来。”

听了这话,从凤翔眼睛一亮。

张毅继续说:“通信专业很看重学生的英语成绩,你遇上个好机会,可以一边学英语打基础,再复习通信,两全其美。不许退学哟,好好复习,我在通信专业等着你。”

看似简简单单的一次谈心,也就半个小时,从凤翔冷静下来了,后来通过考试顺利转入通信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后,他以通信专业第一名成绩,考入大连理工大学攻读研究生。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