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10 月31 日上午9 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干细胞移植病区血细胞分离室内,21 岁大学生陶正薄安静地躺在床上,开始捐献造血干细胞。当血液通过导管流向血细胞分离机的时候,一场跨越千里的生命接力正在进行。而陶正薄为了这次捐献,暂停考研复习。
刚入大学,成骨髓库志愿者
“孩子,当你能看懂这封信的时候,应该已经上学了,也说明你健康长大了,那时的我一定很欣慰。我不知道未来的你会经历些什么,可我想你一定是一颗顽强的种子,在大家为你创造的土壤里,一点点地努力着,生根,发芽,成长为不凡的自己。”这是陶正薄写给一个刚满周岁小朋友的信。
“之前,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和千里之外一个小朋友的命运紧紧相连。”今年7 月,正在紧张复习准备考研的陶正薄接到了一个来自淮南红十字会的电话,告知他和一位刚满周岁的血液病患儿骨髓配型成功,需要进行捐献手术。“当时想起家里有个一样大的妹妹,没多想就答应了。”
看似突如其来的缘分,其实是早有准备。小时候,同班同学的妹妹也被查出白血病,为了帮助她,陶正薄从自己为数不多的生活费里拿出了200 元帮助她。遗憾的是,同学的妹妹还是离开了。此后家族里有一个四五岁孩子因患急性白血病,没找到合适的造血干细胞配型而早逝。一次偶然的机会,陶正薄从电视上看到,有人捐献造血干细胞拯救了一个白血病人。他开始对白血病、造血干细胞捐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大学刚进校时,看到校园里的献血车,得知这里可以采集造血干细胞捐献样本时,陶正薄不加思索地做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样本采集,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
完成捐献,他期待患儿新生
造血干细胞捐赠不是一件小事情,陶正薄不知道如何对父母开口。忐忑的他在想好了对策以后,终于拨通了父亲的电话。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父亲在电话那头坚定地说道:“救人是好事,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你一定要全力以赴。”家人的豁达开明让陶正薄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好事多磨。临近捐献,陶正薄体检有两项指标不符合捐献需求。面对突如其来的体检结果,陶正薄有些慌了。思考了很久,他决定暂停考研复习,调整作息,规律生活,注意饮食。经过复检、再检,在第三次体检时,身体指标过关了,他悬着的心终于落下。
为了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并释放到外周血中,10 月26 日至31 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五天半的时间,陶正薄11 次注射动员剂。31 日上午9 点至10 点半,一个半小时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让陶正薄终生难忘。
“在第5 次注射动员剂的时候,我感觉到体内开始有了反应,身体虽然不适,但感到很幸福。幸福的是自己在挽救生命的道路上,终于到了最后一步。期待千里之外的那个幼小生命可以重获新生。”上午10 点半,造血干细胞采集完成,陶正薄也成为安徽省第2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张晓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