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合肥2025年底全面建成中小学智慧学校

2019-11-12 09:58

据江淮晨报报道 近日,合肥市数据资源局发布了《合肥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到2025年,合肥市数字经济总量占GDP比重达50%以上,数字技术创新水平国内领先,数据引领型发展模式基本形成。

到2025年数字经济总量占GDP比重超50%

2018年,合肥市数字经济总量2920亿元,占GDP比重37.3%,高于全国和安徽省平均水平。不过,相对来说,合肥市数字经济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总量不大、质量不高、竞争能力不强。比如,数字人才相对短缺,数字新业态独角兽企业尚为空白。

为此,《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合肥市将实施“136”发展行动计划,即以数据资源为核心驱动,构建数字基础设施体系、数字经济产业体系、数字技术创新体系等3大体系,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核心数字技术突破、数字产业化培育、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工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业数字化升级等6大重点任务。

到2025年,数字经济总量占GDP比重达50%以上,培育平台型龙头企业5家、独角兽企业10家,认定大数据企业1000家,数字技术创新水平国内领先,数据引领型发展模式基本形成。

明年底电子证照等基础数据库全面建成

未来几年,合肥市将依托市大数据平台,通过部门数据共享汇聚,建设并完善全市统一的法人、人口、空间地理、经济运行、公共信用、电子证照等基础信息资源库。

到2020年底,各项数据统筹管理机制基本完备,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基本完善。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经济运行、公共信用和电子证照等基础数据库全面建成,各行业应用主题数据库基本建立。到2025年,形成数据资源生产、产品开发、数据技术服务全流程生态体系。

明年底,超过95%的政务数据资源实现共享

依托全市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在资源环境、生态环保、应急联动、科学教育、道路交通、科技服务、产业发展、民生服务和城市建设等领域,加快推进社会需求迫切的政府公共数据资源集中开放;鼓励企事业单位共享开放数据资源。

2020年底,实现全市范围内超过95%的政务数据资源实现共享。到2025年,实现各类基础数据资源的标准化管理,政务数据资源实现完全的分级共享,建立面向应用的政府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资源双向流动机制。

在基础设施方面,合肥市将支持三大运营商加快推进5G基础设施铺设,逐步开放路灯、监控杆、机关事业单位办公楼等公共设施,以及机场、医院、学校和公共场所资源;加快固定网络基础设施和应用基础设施的IPv6改造。到2025年底,网络、应用、终端全面支持IPv6;5G网络实现全面商用。

同时,重点建设一批公共服务、互联网应用服务、重点行业和大型企业大数据中心,有序推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引导大数据中心向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布局发展。另外,积极与宿州云计算产业基地、淮南大数据产业基地的大数据基础设施对接,打造区域性大数据基础设施集群。

在人工智能方面形成60个以上深度应用场景

接下来,合肥市将依托“中国声谷”和科大讯飞等龙头企业,加强工作统筹和政策扶持,引进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培育人工智能重点企业,打造“耳聪目明,心灵手巧,知行合一”的多元化人工智能产业结构。到2020年底,初步形成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到2025年底,在智能农业、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形成60个以上深度应用场景,建设100个以上示范项目,实现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300亿元,带动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总体技术与产业发展水平全国领先,局部领域达世界先进水平。

开展市级主动健康服务模式综合试点

在数字医疗方面,合肥市将依托健康医疗数据汇集、智慧医院建设、个人健康服务等需求和科大讯飞等龙头企业技术实力,推进中科大附属第一医院、合肥京东方医院等医疗院所的智慧医院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市还将发展主动医疗服务。通过开展市级主动健康服务模式综合试点和示范,打造富有前瞻性的“主动医疗”新型服务体系,基于全员人口信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基础数据库,建立各类疾病风险评估体系,根据分析和评估向居民提供主动健康指导。

到2020年底,完成辖区内主要医疗机构(如三甲医院)的电子病历和影像等数据的汇集。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人口、家庭、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医疗卫生基础资源等数据库,实现全市70%以上医院的数字化改造。

加快5G在家庭娱乐等领域的应用

5G商用的大幕已经拉开。接下来,合肥市将鼓励本地运营商与行业用户等开展合作,大力拓展应用场景,加快5G技术在智慧城市、数字政府、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无线医疗、家庭娱乐和无人机等领域的应用。

到2020年,实现5G网络规模部署,部署基于5G技术的城市用户感知体系,启动高水平的普惠接入和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落地一批典型应用试点,实现产业规模160亿元。到2025年,打造技术融合充分、应用场景丰富的5G产业生态,实现产业规模900亿元。

2025年底全面建成中小学智慧学校

在教育方面,依托智慧学校建设、智慧教育管理体系和教育数据汇集方面的需求,合肥市将加速集聚一批优秀的企业,拓展丰富智慧教育软硬件产品和解决方案。积极引进广播影视、数字艺术、动漫、游戏、融媒体和创意设计等企业,在内容创作、流通和监管等关键产业链环节,提供“集聚、孵化和加速发展”的载体,提升数字文教发展水平。

到2020年底,完成48%的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任务,城区、开发区不低于47%;四县一市总体不低于49%,其中乡村不低于46%,建设一批数字文化场馆,大力推动数字内容产品和服务开发。到2025年底,全面完成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

0

据江淮晨报报道 近日,合肥市数据资源局发布了《合肥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到2025年,合肥市数字经济总量占GDP比重达50%以上,数字技术创新水平国内领先,数据引领型发展模式基本形成。

到2025年数字经济总量占GDP比重超50%

2018年,合肥市数字经济总量2920亿元,占GDP比重37.3%,高于全国和安徽省平均水平。不过,相对来说,合肥市数字经济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总量不大、质量不高、竞争能力不强。比如,数字人才相对短缺,数字新业态独角兽企业尚为空白。

为此,《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合肥市将实施“136”发展行动计划,即以数据资源为核心驱动,构建数字基础设施体系、数字经济产业体系、数字技术创新体系等3大体系,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核心数字技术突破、数字产业化培育、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工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业数字化升级等6大重点任务。

到2025年,数字经济总量占GDP比重达50%以上,培育平台型龙头企业5家、独角兽企业10家,认定大数据企业1000家,数字技术创新水平国内领先,数据引领型发展模式基本形成。

明年底电子证照等基础数据库全面建成

未来几年,合肥市将依托市大数据平台,通过部门数据共享汇聚,建设并完善全市统一的法人、人口、空间地理、经济运行、公共信用、电子证照等基础信息资源库。

到2020年底,各项数据统筹管理机制基本完备,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基本完善。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经济运行、公共信用和电子证照等基础数据库全面建成,各行业应用主题数据库基本建立。到2025年,形成数据资源生产、产品开发、数据技术服务全流程生态体系。

明年底,超过95%的政务数据资源实现共享

依托全市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在资源环境、生态环保、应急联动、科学教育、道路交通、科技服务、产业发展、民生服务和城市建设等领域,加快推进社会需求迫切的政府公共数据资源集中开放;鼓励企事业单位共享开放数据资源。

2020年底,实现全市范围内超过95%的政务数据资源实现共享。到2025年,实现各类基础数据资源的标准化管理,政务数据资源实现完全的分级共享,建立面向应用的政府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资源双向流动机制。

在基础设施方面,合肥市将支持三大运营商加快推进5G基础设施铺设,逐步开放路灯、监控杆、机关事业单位办公楼等公共设施,以及机场、医院、学校和公共场所资源;加快固定网络基础设施和应用基础设施的IPv6改造。到2025年底,网络、应用、终端全面支持IPv6;5G网络实现全面商用。

同时,重点建设一批公共服务、互联网应用服务、重点行业和大型企业大数据中心,有序推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引导大数据中心向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布局发展。另外,积极与宿州云计算产业基地、淮南大数据产业基地的大数据基础设施对接,打造区域性大数据基础设施集群。

在人工智能方面形成60个以上深度应用场景

接下来,合肥市将依托“中国声谷”和科大讯飞等龙头企业,加强工作统筹和政策扶持,引进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培育人工智能重点企业,打造“耳聪目明,心灵手巧,知行合一”的多元化人工智能产业结构。到2020年底,初步形成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到2025年底,在智能农业、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形成60个以上深度应用场景,建设100个以上示范项目,实现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300亿元,带动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总体技术与产业发展水平全国领先,局部领域达世界先进水平。

开展市级主动健康服务模式综合试点

在数字医疗方面,合肥市将依托健康医疗数据汇集、智慧医院建设、个人健康服务等需求和科大讯飞等龙头企业技术实力,推进中科大附属第一医院、合肥京东方医院等医疗院所的智慧医院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市还将发展主动医疗服务。通过开展市级主动健康服务模式综合试点和示范,打造富有前瞻性的“主动医疗”新型服务体系,基于全员人口信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基础数据库,建立各类疾病风险评估体系,根据分析和评估向居民提供主动健康指导。

到2020年底,完成辖区内主要医疗机构(如三甲医院)的电子病历和影像等数据的汇集。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人口、家庭、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医疗卫生基础资源等数据库,实现全市70%以上医院的数字化改造。

加快5G在家庭娱乐等领域的应用

5G商用的大幕已经拉开。接下来,合肥市将鼓励本地运营商与行业用户等开展合作,大力拓展应用场景,加快5G技术在智慧城市、数字政府、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无线医疗、家庭娱乐和无人机等领域的应用。

到2020年,实现5G网络规模部署,部署基于5G技术的城市用户感知体系,启动高水平的普惠接入和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落地一批典型应用试点,实现产业规模160亿元。到2025年,打造技术融合充分、应用场景丰富的5G产业生态,实现产业规模900亿元。

2025年底全面建成中小学智慧学校

在教育方面,依托智慧学校建设、智慧教育管理体系和教育数据汇集方面的需求,合肥市将加速集聚一批优秀的企业,拓展丰富智慧教育软硬件产品和解决方案。积极引进广播影视、数字艺术、动漫、游戏、融媒体和创意设计等企业,在内容创作、流通和监管等关键产业链环节,提供“集聚、孵化和加速发展”的载体,提升数字文教发展水平。

到2020年底,完成48%的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任务,城区、开发区不低于47%;四县一市总体不低于49%,其中乡村不低于46%,建设一批数字文化场馆,大力推动数字内容产品和服务开发。到2025年底,全面完成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