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9 月以来,在合肥市教育局教研室(现为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合肥一中、包河区教育体育局的支持下,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简称合肥三十二中)借力合肥一中优质教育资源和合肥市暨包河区两级教研员专家队伍,开展“以整体提高合肥三十二中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师科研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校卓越教师队伍为重点”的质量提升工程。近六年来,合肥三十二中已经五个年度与合肥一中、合肥六中、合肥八中等学校共同荣获合肥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比一等奖。
2020 年高考“合肥二模”考试结束后,本报编辑部收到了一些名校名师点评二模试卷的稿件,其中有几篇是由合肥三十二中教师执笔,联合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合肥一中教研人员共同撰写的,权威性强、分析透彻。本报特刊发该组点评文章,希望能给广大备战高考的师生以帮助。
合肥市教科院 王金娥 合肥一中 汪梅林 合肥三十二中 张芳
2020 年合肥市二模语文试卷结构设置、题型题量与去年保持不变,难度稳定,呈现出以下特点:
1、厚植家国情怀,感悟中国精神。文言文阅读选取苏夔作为传主,在他身上体现了古代官员学识渊博、自强不息、临危不惧等中国精神。古代诗歌阅读以辛弃疾化用典故表达了历代文人渴望为国效力壮志难酬却又乐观旷达的精神。默写题中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更是体现了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作文题直接点明了中国精神的内涵,让学生推荐反映“中国精神”的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时期不同文人怎样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培养他们自觉领悟时代精神,树立个人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发展融为一体的责任意识。
2、关注科技与生活,强化关键能力培养。关键能力是对必备知识的运用,也是形成科学素养的必备前提。本次二模试卷选择了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紧密相关的内容,增强学生适应时代、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例如,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择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与投运,以此来探讨如何践行中国新发展理念;语言文字运用的阅读文字体现的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发呆”研究;新闻报道则是要求学生总结提振消费的两种方法,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理解分析、归纳总结等综合能力。作文题则回应了课程标准中对“整本书阅读”的要求,学生的阅读体验在本次作文中得到了充分展示。本次作文题再次强化了写作的情境意义,写作不能只满足于自我表达,要注重交流作用,这是写作实用能力的一种体现。
3、强化体美劳教育引导,彰显美育化人功能。论述类文本探讨神思与想象的融合、融通,旨在提升考生的审美判断力、审美表现力和审美创造力,陶冶审美情趣。文学类文本通过茅盾笔下“财喜”这一真正的中国农民形象,引导学生体悟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文化,感受悲剧环境下劳动人民的坚强乐观精神。李商隐“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神奇空灵,蕴含着丰富的美感,引导学生在审美熏陶中感受美、体悟美,净化心灵与陶冶情操。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模考的作文试题以材料作文为主,结合语文学科特点以及《课程标准》《考试大纲》,通过科学设计命题,引导考生传承爱国精神,接续时代奋斗,积极反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同时,作文材料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综合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全面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要求。2017 年新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正式提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将之列为18 个“学习任务群”中的第1 个“学习任务群”,并在统编教材中正式将《红楼梦》《乡土中国》列入课程之中。本次作文命题,试图对此作一个小小的回应,提醒考生予以重视。在实际作文过程中,考生如果选择反映“中国精神”的作品,以及这些作品本身所属的时间段和所具有的思想深度,将成为评判作文的一大重要依据和基础。
备考建议:
1、分析高考题型,了解考点范围。
2、强化专题训练,把握答题技巧。
3、培养关键能力,应对不同题型。
4、关注时事热点,常怀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