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孩子爸爸出事的时候,大女儿7 岁,二女儿4 岁。我没有文化,但我知道,再苦再难都要让两个小孩读书,因为只有读书才有出路。”8 月11日,阳光学子黄欣悦的母亲梁萍说起往事,忍不住泪如雨下。黄欣悦家在肥东县包公镇王集社区,2005年,做瓦工的父亲从高处摔落,脑部受伤,落下残疾。
原本在家种地的母亲梁萍担起养家重任,在工地拎水泥桶、到食品厂打工…… 今年高考,黄欣悦考了理科545 分,以后想成为一名医生。“家里需要一名医生,我也想治病救人,帮助更多的人。”
父亲摔伤落下残疾母亲担起养家重担
8 月11 日上午,安徽日报志愿服务总队新安晚报“新安帮帮团”志愿服务分队的记者来到黄欣悦家。她家房子建于上世纪90 年代,墙皮脱落,墙体露出一些裂缝。
“家里有四五亩地,以前孩子爸爸在浙江湖州做瓦工,我在家种地,带着两个孩子。”梁萍说,2005 年10 月,正是收稻子的季节,晚上邻居跑到她家,说孩子爸爸从3 米多高的地方摔下来。三天后,黄欣悦的父亲才恢复意识。经过两个月治疗,黄欣悦的父亲出院回到家里,不过落下了残疾。“他脑部经过两次大手术,不能干重活,还留下了癫痫的后遗症。”梁萍说,有几次丈夫在家突发癫痫,全身僵硬、口吐白沫,她连忙找人送去医院。
黄欣悦(左)和母亲合影。
“爸爸情绪不太稳定,上一刻还在开玩笑,下一刻可能就发火了,可能和他脑子动过手术有关。”黄欣悦说,但她知道父亲很爱她们,也很爱这个家,“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尽我所能照顾好他。”
眼看丈夫失去劳动能力,原本在家种地的梁萍不得不担起养家的重担。
“家里两个小孩要读书吃饭,我必须出去干活。”梁萍说,小时候家里穷她没有上过学,不识字,只能找一些苦力活。她在工地上像男子汉一样,来来回回地拎水泥桶,头发、脸、身上都蒙上厚厚的水泥灰。
“妈妈早上六点离开家,晚上七点左右回来。有时工地有活,她还要上夜班。
妈妈每次回来两个手臂都是灰色的。洗衣服,水里全是灰与沙子。”妈妈的辛劳,黄欣悦和姐姐都看在眼里。懂事的她们早早学会了烧饭做菜,等着妈妈回家。由于工地不是每天都有活,为了多赚点钱,梁萍还去肥东一家食品厂打工。
“我没有文化,但我再苦再难都要让两个小孩读书,因为只有读书才有出路。”梁萍说,为了省下钱给孩子们读书,她甚至生病了也不敢去医院,“我有肾结石,还有一些小毛病。有一次疼了好几天,都下不来床。但我不敢去医院,也不敢跟孩子们说,怕影响她们。”
姐姐去年考上大学妹妹今年也有出息
“再苦再难也要供孩子读书。”正是这样的信念,让梁萍撑过了10 多年,也激励着姐妹俩在改变命运的道路上刻苦求学。
从上初中开始,姐妹俩就住校。她们学习不用父母操心,生活上自己照顾自己,每两周回家一次。“爸爸会出去掏黄鳝,但他和妈妈都不舍得吃,用桶养着。就是为了等着我们回来,给我们补营养。”黄欣悦说。
姐妹俩的衣服大部分是亲戚们或买或送的,学习资料是学校发的,每个月姐妹俩的生活费加起来大约500 元,仅用来吃饭。“自从我和姐姐上学后,妈妈就没怎么买过衣服。等我和姐姐长大了,妈妈经常穿我们的旧衣服。”黄欣悦说,等她工作有了第一笔钱,一定要和姐姐给妈妈买一套新衣服。
从去年11 月开始,梁萍在肥东县城找了一份文明劝导员的工作。虽然不像拎水泥桶那么又脏又累,但刮风下雨、寒来暑往,除了周末休息一天,她每天得在街上站7 个小时。在这唯一休息的一天,她要骑电动车给黄欣悦送饭。
“她从来不要求我送饭,怕我很辛苦,但我要给她加强营养。”梁萍说,家里每一个人都很不容易,但他们一定要坚持下去。
2017 年,黄欣悦的爷爷被查出患有直肠癌和脑梗塞,住院花了好几万元。好在当地政府提供帮扶,大部分费用都报销了。去年,黄欣悦的姐姐考上了大学,一年学费一万多元。看着生活重担都压在梁萍身上,丈夫也很心疼。
虽然他身有残疾,肠胃也不好,但竭尽所能为家庭分担。他不能干重活,就找了一个看厂房的活,每个月有1000多元收入。
这个暑假,黄欣悦很忙。父亲看厂房,母亲在街上做文明劝导员,姐姐去超市兼职,而她负责照顾爷爷和干所有家务活:洗衣、扫地、做饭烧菜,打理地里的辣椒、茄子、豆角、花生、山芋……“暑假,爷爷住了两次院,随着岁数增大,病情也加重了。”黄欣悦在医院陪着爷爷说话,看着他吊水,每天来回骑一个多小时电动车给爷爷送饭。
今年,黄欣悦考了理科545 分,超一本线30 分。她说,高考没发挥好,分数比她预想的要差。她报了一所医科大学,以后想成为一名医生,“爸爸妈妈和爷爷身体都不好,家里需要一名医生。我也想治病救人,帮助更多的人。”
赵晋齐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钟虹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