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专家解析性教育:守护儿童青少年的健康与尊严

2020-09-29 06:40

中新社北京9月28日电 题:专家解析“性教育”:守护儿童青少年的健康与尊严

中新社记者 王祖敏

几天前,一则“小学老师教给学生怀孕知识被家长投诉”的新闻迅速登上中国各大社交媒体的热搜,“性教育”这个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难以启齿的话题再次成为外界热议的焦点。日前,一场由公益组织联合举办的儿童青少年性教育议题研讨会,对性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其必要性和意义,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

中国性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这是一个非常‘麻烦’的话题。”在研讨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项目官员李红艳开门见山地说。

她认为,这个“麻烦”首先体现于对性教育的称呼“千姿百态”,如生理卫生教育、青春期教育、艾滋病预防教育、防性侵教育等等。“很多人避讳说起性教育,除了受限于传统观念外,还因为在认识上有些混乱、理解上出现偏差,甚至不少人认为性教育就是性行为的教育。”

李红艳介绍称,201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其它机构共同推出《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提出“全面性教育”的概念——涵盖“关系”“价值观、文化、权利与性”“社会性别”“暴力与安全保障”“健康与福祉技能”“人体与发育”“性与性行为”“性与生殖健康”等八个方面。

“全面性教育是基于课程,探讨性的认知、情感、身体和社会层面意义的教学过程,其目的是使儿童和年轻人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从而确保其健康、福祉和尊严;目标是培养相互尊重的社会关系和性关系,帮助儿童和年轻人学会思考其个人选择如何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幸福,并终身懂得维护自身权益。”李红艳说。

但性教育在中国开展的情况却不容乐观。2010年到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编写的《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全12册)出版,这套读本一经面世就引发极大关注,但终因争议带来更大的舆情风波而下架。

如今距该读本出版伊始已有10年,其主编、北师大教授刘文利称:“相比出现的问题,目前国内的性教育仍然显得远远不够。”

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开展儿童青少年性教育的社会组织,西安市光源助学公益慈善中心在3年前启动了“你我伙伴性教育支持平台”公益项目。其理事长张耀华称:“中国面临性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供需问题,目前很多儿童青少年在性教育方面还是空白,现在最迫切的是让更多的孩子接受到性教育。”

李红艳指出,在中国普及和发展性教育的主要难点在于公众层面的倡导力度不够、技术资源缺乏、实施能力不足等多方面。

全面性教育是预防儿童性侵害的有力武器

与会嘉宾均认为,性教育是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张耀华称,性教育的缺失会带来诸如高发的非意愿妊娠与流产、性传播疾病低龄化、性侵害案件频发等危害。而随着时代发展,新型毒品、社交软件也带来性机遇和性风险;在互联网传递的良莠不齐的信息中,儿童青少年更易接触色情、暴力制品,诱使他们模仿甚至违法犯罪。

国家卫健委科学技术研究所科技处处长刘庆说,随着生育率和出生人口数量的下降,以及出生缺陷等问题的出现,生殖健康应该“关口前移”。“关口前移最重要的是从儿童青少年开始,性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预防、规避这些问题。”

李红艳认为,开展全面性教育在促进性与生殖健康(预防性传播疾病及艾滋病)、保障安全(预防性与性别暴力及欺凌)、促进性别平等、发展社会情感能力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

公安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各地公安机关先后破获强奸、强制猥亵、猥亵儿童等侵害未成年人案件1.2万余起。这一令人揪心的数据再次让儿童性侵害成为外界讨伐的焦点。

刘文利称,基础性教育必须从儿童开始,提升他们对性别和身体的认知、告诉孩子保护隐私部位。“防性侵教育背后还有很多教育的理念,如身体尊严、身体权利、身体界限、身体保护、性别平等、生活技能等多方面的教育。”她说,“预防儿童性侵害不是一两堂课就能够完成的,全面性教育也并不意味着就能消灭儿童性侵害,但它肯定是预防儿童性侵害的有力武器。”

提高大众科学素养推动性教育事业发展

与会嘉宾都看好性教育在中国未来发展的前景。李红艳称,性教育是优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与联合国多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里也能找到相关规定和要求。

对性教育的未来发展,她提出几点建议:政策倡导,媒体宣传,形成家长和社区参与的局面,增强公众意识;开发技术指南、揭开课程的相关性和辩证性,给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培养一线、基层性教育人才;加强监测与评估;多部门合作,尤其是教育和卫生部门之间的对接,为一些有特殊需求的儿童青少年提供心理、法律和医疗服务等的支持。

回顾几年前《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引发的讨论和争议,刘文利称,“性”永远会有争议,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如果因为有争议就不做了,这不是一个科学的态度。我觉得提高大众的科学素养,是我们开展性教育需要改变的大环境。”

社会力量也正在参与性教育在中国的推广。截至今年8月,“你我伙伴性教育支持平台”一共覆盖了2400多所学校,近万名志愿者教师参与,为近70万人次的儿童青少年提供课程。张耀华称,“你我伙伴”正在通过标准化的性教育课程包和广泛的社会动员与合作,鼓励并支持人人都能参与性教育工作,扩大覆盖范围。

“性教育到底意味着什么,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却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性教育也需要每个人都付出努力,共同推动这个事业的发展。”李红艳在结束她的《社会总动员开展性教育》主旨分享时说。

0

中新社北京9月28日电 题:专家解析“性教育”:守护儿童青少年的健康与尊严

中新社记者 王祖敏

几天前,一则“小学老师教给学生怀孕知识被家长投诉”的新闻迅速登上中国各大社交媒体的热搜,“性教育”这个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难以启齿的话题再次成为外界热议的焦点。日前,一场由公益组织联合举办的儿童青少年性教育议题研讨会,对性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其必要性和意义,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

中国性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这是一个非常‘麻烦’的话题。”在研讨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项目官员李红艳开门见山地说。

她认为,这个“麻烦”首先体现于对性教育的称呼“千姿百态”,如生理卫生教育、青春期教育、艾滋病预防教育、防性侵教育等等。“很多人避讳说起性教育,除了受限于传统观念外,还因为在认识上有些混乱、理解上出现偏差,甚至不少人认为性教育就是性行为的教育。”

李红艳介绍称,201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其它机构共同推出《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提出“全面性教育”的概念——涵盖“关系”“价值观、文化、权利与性”“社会性别”“暴力与安全保障”“健康与福祉技能”“人体与发育”“性与性行为”“性与生殖健康”等八个方面。

“全面性教育是基于课程,探讨性的认知、情感、身体和社会层面意义的教学过程,其目的是使儿童和年轻人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从而确保其健康、福祉和尊严;目标是培养相互尊重的社会关系和性关系,帮助儿童和年轻人学会思考其个人选择如何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幸福,并终身懂得维护自身权益。”李红艳说。

但性教育在中国开展的情况却不容乐观。2010年到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编写的《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全12册)出版,这套读本一经面世就引发极大关注,但终因争议带来更大的舆情风波而下架。

如今距该读本出版伊始已有10年,其主编、北师大教授刘文利称:“相比出现的问题,目前国内的性教育仍然显得远远不够。”

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开展儿童青少年性教育的社会组织,西安市光源助学公益慈善中心在3年前启动了“你我伙伴性教育支持平台”公益项目。其理事长张耀华称:“中国面临性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供需问题,目前很多儿童青少年在性教育方面还是空白,现在最迫切的是让更多的孩子接受到性教育。”

李红艳指出,在中国普及和发展性教育的主要难点在于公众层面的倡导力度不够、技术资源缺乏、实施能力不足等多方面。

全面性教育是预防儿童性侵害的有力武器

与会嘉宾均认为,性教育是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张耀华称,性教育的缺失会带来诸如高发的非意愿妊娠与流产、性传播疾病低龄化、性侵害案件频发等危害。而随着时代发展,新型毒品、社交软件也带来性机遇和性风险;在互联网传递的良莠不齐的信息中,儿童青少年更易接触色情、暴力制品,诱使他们模仿甚至违法犯罪。

国家卫健委科学技术研究所科技处处长刘庆说,随着生育率和出生人口数量的下降,以及出生缺陷等问题的出现,生殖健康应该“关口前移”。“关口前移最重要的是从儿童青少年开始,性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预防、规避这些问题。”

李红艳认为,开展全面性教育在促进性与生殖健康(预防性传播疾病及艾滋病)、保障安全(预防性与性别暴力及欺凌)、促进性别平等、发展社会情感能力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

公安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各地公安机关先后破获强奸、强制猥亵、猥亵儿童等侵害未成年人案件1.2万余起。这一令人揪心的数据再次让儿童性侵害成为外界讨伐的焦点。

刘文利称,基础性教育必须从儿童开始,提升他们对性别和身体的认知、告诉孩子保护隐私部位。“防性侵教育背后还有很多教育的理念,如身体尊严、身体权利、身体界限、身体保护、性别平等、生活技能等多方面的教育。”她说,“预防儿童性侵害不是一两堂课就能够完成的,全面性教育也并不意味着就能消灭儿童性侵害,但它肯定是预防儿童性侵害的有力武器。”

提高大众科学素养推动性教育事业发展

与会嘉宾都看好性教育在中国未来发展的前景。李红艳称,性教育是优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与联合国多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里也能找到相关规定和要求。

对性教育的未来发展,她提出几点建议:政策倡导,媒体宣传,形成家长和社区参与的局面,增强公众意识;开发技术指南、揭开课程的相关性和辩证性,给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培养一线、基层性教育人才;加强监测与评估;多部门合作,尤其是教育和卫生部门之间的对接,为一些有特殊需求的儿童青少年提供心理、法律和医疗服务等的支持。

回顾几年前《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引发的讨论和争议,刘文利称,“性”永远会有争议,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如果因为有争议就不做了,这不是一个科学的态度。我觉得提高大众的科学素养,是我们开展性教育需要改变的大环境。”

社会力量也正在参与性教育在中国的推广。截至今年8月,“你我伙伴性教育支持平台”一共覆盖了2400多所学校,近万名志愿者教师参与,为近70万人次的儿童青少年提供课程。张耀华称,“你我伙伴”正在通过标准化的性教育课程包和广泛的社会动员与合作,鼓励并支持人人都能参与性教育工作,扩大覆盖范围。

“性教育到底意味着什么,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却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性教育也需要每个人都付出努力,共同推动这个事业的发展。”李红艳在结束她的《社会总动员开展性教育》主旨分享时说。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