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如何解决因疫情影响而引发的各类教育问题,如何推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每个教育研究者、管理者要思考的问题。
5月4日上午,上海师范大学刘伟教授博士工作站专家刘伟、陈宁教授,界首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刘亚陆、宣传科长宋丹丹,界首名师工作坊代表,界首市中小学校校长代表在界首中学读书会参加五月沙龙活动,界首中学副校长王泽民主持活动,共话后疫情时期教育发展问题。
大家结合自身管理和研究实际,各抒己见,交流经验,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
舒庄中心学校校长张清群说,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关键在教师,他提出学校要了解老师的所需所求,为老师做好服务,同时,学校要完善制度,优化机制,不断激励教师专业化成长。名师工作坊王海燕老师,谈到了不同年龄段、不同学科教师对参与教研活动的不同认识, 她说,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学研究。吕素丽老师指出,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教育不是功利的,教育是一种情怀。界首市实验学校校长陈坤认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个高质量的领导者和领导团队,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离不开机制的创新。界首中学校长闫锋提出,受疫情影响教育模式发生变革,结合新课程改革,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面临新的考验,需要完善的机制保障,离不开特色、个性、创新,同时,后疫情时期学校对师生的心理健康干预也很重要。
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刘伟教授谈到,学校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学生学习成绩好,还包括学生品德、创新、个性发展以及心理健康等多个因素。教师要善于把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转化为科研课题来研究,研究中要拿数据来说话,分类列举,深入思考问题的原因。他建议每一位老师都要读一本有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书。
陈宁教授说,我们不仅要立足教育看教育,还要跳出教育看教育。他以上海市徐汇中学和彭浦中学的成功案例,阐明了“教与学匹配”的“精准教学”理念和“以学优教,以教优学”的”双优”理念。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本次活动受益颇多,在教育专家的引领下,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今后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向,对学校特色和项目建设都有了更加明晰的认识。
(计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