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五年来,金寨县坚持把义务教育作为脱贫攻坚的基础性事业,把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持续加大投入,坚持优先保障,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正大踏步向优质均衡迈进。
实施基层党建引领工程。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县委组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教育工委,全县基层中小学所有党组织、党员全部归口教育系统党组织管理,所有独立法人资格公办中小学校单独组建党组织,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全覆盖。扎实开展“两学一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教育战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更加坚定。连续二年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深入开展常态约谈和警示教育,党的纪律作风守得更严更实。
实施资源配置优化工程。结合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有关要求,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先后投入资金6.75亿元,在城区新建3所义务教育学校,提供学位6500多个,基本消除城区学校“大班额、大校额”;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学校采暖保暖等工程,确保城乡学校同步发展;快速推进农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达标建设,改善“两类学校”办学条件。投入资金2.6亿元,全县127个教学点、111所城乡学校实现智慧学校全覆盖,探索实施“在线课堂+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让每个农村孩子都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对53所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进行调整,统筹全县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深入走访调研,广泛征集民意,科学划分学区,简化随迁子女入学流程和证明要求,提供便民服务,所有随迁子女都能平等就近接受义务教育。
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坚持“德育课程、德育环境、德育资源”城乡同步发展、齐步迈进,以学校为主阵地,通过思政课、团队会、主题活动、征文比赛等方式,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学生素养,做到文化育人“一个都不少”。开展“新时代好少年”“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新人”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知行合一、从小做起,着力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坚持“五育并举”“五育融合”,不断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规范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监测,成功举办校园文化体育艺术节、爱国主义读书教育等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号召,指导开展疫情期间线上教学,举办思政课学科建设研讨会,开展思政课教学现状调研,提升思政课实效。健全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机制,实现互动交流,送教下乡,以强带弱,共同提高。
实施教师队伍培优工程。出台《金寨县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办法》,开展“铸师魂、守师道、立师表”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严格执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引导教师扎根山村教育。推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和交流制,选拔培养校长后备人才99名;完善校长考核评价体系,规范校长教育教学管理行为。通过新任教师招聘、特岗招聘、定岗招聘等方式,3年补充教师1500余人,定向培养师范生772名,培训教师3.5万余人次。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加大城区和乡村、超编和缺编学校教师交流互动力度,五年共交流教师2800余人;推行中小学音体美等学科教师走教模式,确保每个教学点都能开齐开足规定课程。
实施教育民生保障工程。推进落实“政府统筹、部门联动、学校跟踪、乡镇(街道)劝返”的管理责任体系,建立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报告和台账销号、督查考核制度,确保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一个都不少”,2020年末全县义务教育巩固率99.7%,义务教育段辍学率为零。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的原则,建立中央、省、市、县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坚持精准施策,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全部享受“两免一补”,确保每个孩子不因贫困失学。
五年来,金寨县城乡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2017年2月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2020年3月,省委组织部、省教育督导委、省教育厅命名金寨县为“2016—2018年度安徽省教育强县”,全县40余所义务教育学校分别受到国家有关部委、省委、省政府和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表彰,人民群众对义务教育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