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愿为绿叶护花红 —— 桐城市大关教育集团校卅铺中心小学党员教师万小丽

2022-06-25 12:12

万小丽,女,1979年生,1997年参加工作,一级教师,中共党员,现任教于桐城市大关教育集团校卅铺中心小学,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数学教师。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关爱学生,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业务能力强,教学成绩突出。多年以来,她始终坚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勤勤恳恳,默默耕耘,为人师表,倾心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她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故事,只有对教育事业二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和坚守。

坚持学习,钻研业务  

师范毕业那一年,她怀着对教师职业的无限憧憬踏上了乡村教育的三尺讲台,成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数学教师。从那时起,她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轨迹上。她深知没有坚实厚重的业务功底,没有完备的知识结构,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无法胜任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她一边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一边坚持学习,阅读教育教学书籍,参加教研活动。在吸收现代教育理论与他人经验的同时,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善于总结反思,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为上好课,她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并不断尝试课堂教学的新途径,在自己的课堂上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在教学中,她力求做到有清晰透彻的思路,耐人寻味地启发,深入浅出地讲解,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大胆创新,让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她注重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她会用儿歌帮助学生背乘法口诀,带学生亲手实践让学生感受抽象的数学概念、公式,通过教学视频、多媒体课件演示带领学生探索未知的世界。她的课总是充满激情,形象生动,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效性。久而久之,学生喜欢上她的课,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凭着扎实的基本功和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她所教学科的成绩多年来在学区名列前茅。但她从不张扬,不满足于现状,在工作中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经常与同事一起探讨交流,力求在课堂上把最好的设计呈现给学生。连续三年她承担了六年级数学的教学任务,同事们调侃:“年年教一样的内容,你都可以闭着眼睛上课了。”她却说:“不能每年抱着老谱子上课,同样的课,年年备,常备常新,总能发现不一样的东西。”是啊,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她深信,只有教到老,学到老,才能教学相长,与时俱进。

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人也一样,同一个班级的学生虽处在同一年龄段,但知识水平、接受能力都存在着差异。墨子曾提出:“育人就是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要承认差异,进行有层次、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人都有所得,每天个人都有所发展。在教学中万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用发展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个学生,把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后,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对程度好的同学高标准严要求,对中等生制定目标,并督促其定期赶上,对学困生不排斥不放弃,给予其特别的关注和个别辅导,让他们看到希望,体验成功,最终求得整体的进步。这样,既保证达到基本要求一致,又实现了个体发展,使得每个学生强项更强,弱项加强。让每一片绿叶充分享受阳光,让每一个孩子茁壮成长。万老师一直坚持自己独特的教育智慧,努力践行着就这句话。

倾注爱心,立德树人

苏霍姆林斯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具有神奇的魔力,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完美的东西激发他们扬帆前进。万老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养成了一颗细微的心,能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引导、培养。她所教的班级里始终洋溢着一股暖流,如和风细雨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中。去年她刚接手一个新的班级,班里有一个孩子叫王甜甜,每次老师找她回答问题,她总是低头一言不发。刚开始老师以为她不会回答,后来了解到孩子成绩不差,就是性格内向,从来不敢在同学面前发言。万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迅速地和家长取得联系,询问孩子平时在家的表现,和家长一起分析问题,商量对策。为了帮这个学生练习胆量,万老师课下找她谈了无数次话,课上特意从简单的问题开始耐心地引导她发言,及时地鼓励她,并让全班同学为她加油打气,让她在全班孩子面前得到认可。渐渐地孩子敢于发言了,和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也多了,整个人变得自信了,成绩更是突飞猛进。

古人说,成才先成人。好的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成为孩子人生的领路人。教育的真谛不在于说教,而在于熏陶,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心灵。班上有一位小男孩,由于先天智力因素,学习成绩很差,行为能力不同于正常孩子。同学们在一起玩耍的时候,他只能站在角落里默默地看着,因为他玩不好也没人愿意让他加入。万老师发现了这种情况,觉得对这个孩子要多一份关爱和呵护。每每下课时她就找这个孩子聊天,对他嘘寒问暖,帮他整理整理衣服,擦擦鼻涕。让班长带着他为班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擦擦黑板,捡捡纸屑。渐渐地班上的同学对这个孩子的态度有了改变,玩游戏时主动带上他,甚至格外地照顾他迁就他。教育是传递爱的事业,容不得半点虚伪。以火点火火愈明,以爱知心心愈爱。万老师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爱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让这份温暖得以传递。

恪尽职守,任劳任怨  

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万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任劳任怨不求回报,只讲奉献。在2020年初,由于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上级教育部门要求学生居家学习,开展“停课不停学”。作为班主任的她,接到通知迅速行动起来,和授课老师协调沟通,保证了学生线上学习的顺利开展。她每天和学生一起收看直播课,做好听课记录,布置当天作业,批改作业、开设线上直播课堂,讲解习题、在线答疑,对作业中的个别疑难问题还采用录制小视频的形式,给学生强调重点。学习固然重要,学生的身心健康更重要。在完成繁重的教学工作的同时,万老师以慈母般的情怀关注学生的一切动向,耐心细致地向学生及家长宣传防疫相关知识,排查家长、学生流动人员信息,收集学生的健康数据。由于大部分学生都在农村,还有一部分留守儿童,这就需要老师的工作更加细致周到。班里的留守儿童蒋翠翠,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父母在外地打工因疫情过年没能回家。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不太会用智能手机,对班级群里老师发的信息通常情况下都不能及时回复。万老师就一遍又一遍地打电话强调防疫相关事项,询问孩子的身心健康状况和学习情况。那段时间,她几乎是手机不离手,全天候在线服务,有时做饭时都拿着手机。后来有一位家长说:“老师真是太辛苦了,一天忙到晚。每天要处理班级里数不清的事务,回复家长群里数不清的信息,半夜在线上批改作业。”正是由于万老师的不辞辛劳、尽职尽责,才保证了学生疫情期间的身心健康和学习质量。在学区组织的期末质量检测中,他所带班级各科成绩优秀,所授数学学科更是取得了学区第一名的好成绩。她常说:教书要对得起孩子和家长,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万老师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和担当。2019 -2020学年度任班主任期间,她曾指导学生在桐城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学生作品评比活动中获奖,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同年她所带的班级被授予“桐城市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2021年教师节万老师被评为大关镇首届“最美乡村教师”,受到党委、政府的表彰。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朵的事业是甜美的,还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的事业是谦逊的,垂着绿荫的。”这是万老师对教育事业、对教师职业的深情告白,也是她人生的理想和追求。日出日落,岁月更迭,她初心不改,甘为绿叶,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谱写着季节的春华秋实。在这方平凡而神圣的舞台上,她将更加努力地追寻、更加坚定地前行! (江刘柱)

0

万小丽,女,1979年生,1997年参加工作,一级教师,中共党员,现任教于桐城市大关教育集团校卅铺中心小学,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数学教师。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关爱学生,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业务能力强,教学成绩突出。多年以来,她始终坚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勤勤恳恳,默默耕耘,为人师表,倾心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她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故事,只有对教育事业二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和坚守。

坚持学习,钻研业务  

师范毕业那一年,她怀着对教师职业的无限憧憬踏上了乡村教育的三尺讲台,成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数学教师。从那时起,她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轨迹上。她深知没有坚实厚重的业务功底,没有完备的知识结构,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无法胜任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她一边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一边坚持学习,阅读教育教学书籍,参加教研活动。在吸收现代教育理论与他人经验的同时,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善于总结反思,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为上好课,她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并不断尝试课堂教学的新途径,在自己的课堂上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在教学中,她力求做到有清晰透彻的思路,耐人寻味地启发,深入浅出地讲解,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大胆创新,让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她注重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她会用儿歌帮助学生背乘法口诀,带学生亲手实践让学生感受抽象的数学概念、公式,通过教学视频、多媒体课件演示带领学生探索未知的世界。她的课总是充满激情,形象生动,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效性。久而久之,学生喜欢上她的课,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凭着扎实的基本功和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她所教学科的成绩多年来在学区名列前茅。但她从不张扬,不满足于现状,在工作中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经常与同事一起探讨交流,力求在课堂上把最好的设计呈现给学生。连续三年她承担了六年级数学的教学任务,同事们调侃:“年年教一样的内容,你都可以闭着眼睛上课了。”她却说:“不能每年抱着老谱子上课,同样的课,年年备,常备常新,总能发现不一样的东西。”是啊,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她深信,只有教到老,学到老,才能教学相长,与时俱进。

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人也一样,同一个班级的学生虽处在同一年龄段,但知识水平、接受能力都存在着差异。墨子曾提出:“育人就是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要承认差异,进行有层次、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人都有所得,每天个人都有所发展。在教学中万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用发展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个学生,把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后,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对程度好的同学高标准严要求,对中等生制定目标,并督促其定期赶上,对学困生不排斥不放弃,给予其特别的关注和个别辅导,让他们看到希望,体验成功,最终求得整体的进步。这样,既保证达到基本要求一致,又实现了个体发展,使得每个学生强项更强,弱项加强。让每一片绿叶充分享受阳光,让每一个孩子茁壮成长。万老师一直坚持自己独特的教育智慧,努力践行着就这句话。

倾注爱心,立德树人

苏霍姆林斯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具有神奇的魔力,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完美的东西激发他们扬帆前进。万老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养成了一颗细微的心,能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引导、培养。她所教的班级里始终洋溢着一股暖流,如和风细雨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中。去年她刚接手一个新的班级,班里有一个孩子叫王甜甜,每次老师找她回答问题,她总是低头一言不发。刚开始老师以为她不会回答,后来了解到孩子成绩不差,就是性格内向,从来不敢在同学面前发言。万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迅速地和家长取得联系,询问孩子平时在家的表现,和家长一起分析问题,商量对策。为了帮这个学生练习胆量,万老师课下找她谈了无数次话,课上特意从简单的问题开始耐心地引导她发言,及时地鼓励她,并让全班同学为她加油打气,让她在全班孩子面前得到认可。渐渐地孩子敢于发言了,和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也多了,整个人变得自信了,成绩更是突飞猛进。

古人说,成才先成人。好的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成为孩子人生的领路人。教育的真谛不在于说教,而在于熏陶,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心灵。班上有一位小男孩,由于先天智力因素,学习成绩很差,行为能力不同于正常孩子。同学们在一起玩耍的时候,他只能站在角落里默默地看着,因为他玩不好也没人愿意让他加入。万老师发现了这种情况,觉得对这个孩子要多一份关爱和呵护。每每下课时她就找这个孩子聊天,对他嘘寒问暖,帮他整理整理衣服,擦擦鼻涕。让班长带着他为班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擦擦黑板,捡捡纸屑。渐渐地班上的同学对这个孩子的态度有了改变,玩游戏时主动带上他,甚至格外地照顾他迁就他。教育是传递爱的事业,容不得半点虚伪。以火点火火愈明,以爱知心心愈爱。万老师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爱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让这份温暖得以传递。

恪尽职守,任劳任怨  

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万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任劳任怨不求回报,只讲奉献。在2020年初,由于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上级教育部门要求学生居家学习,开展“停课不停学”。作为班主任的她,接到通知迅速行动起来,和授课老师协调沟通,保证了学生线上学习的顺利开展。她每天和学生一起收看直播课,做好听课记录,布置当天作业,批改作业、开设线上直播课堂,讲解习题、在线答疑,对作业中的个别疑难问题还采用录制小视频的形式,给学生强调重点。学习固然重要,学生的身心健康更重要。在完成繁重的教学工作的同时,万老师以慈母般的情怀关注学生的一切动向,耐心细致地向学生及家长宣传防疫相关知识,排查家长、学生流动人员信息,收集学生的健康数据。由于大部分学生都在农村,还有一部分留守儿童,这就需要老师的工作更加细致周到。班里的留守儿童蒋翠翠,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父母在外地打工因疫情过年没能回家。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不太会用智能手机,对班级群里老师发的信息通常情况下都不能及时回复。万老师就一遍又一遍地打电话强调防疫相关事项,询问孩子的身心健康状况和学习情况。那段时间,她几乎是手机不离手,全天候在线服务,有时做饭时都拿着手机。后来有一位家长说:“老师真是太辛苦了,一天忙到晚。每天要处理班级里数不清的事务,回复家长群里数不清的信息,半夜在线上批改作业。”正是由于万老师的不辞辛劳、尽职尽责,才保证了学生疫情期间的身心健康和学习质量。在学区组织的期末质量检测中,他所带班级各科成绩优秀,所授数学学科更是取得了学区第一名的好成绩。她常说:教书要对得起孩子和家长,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万老师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和担当。2019 -2020学年度任班主任期间,她曾指导学生在桐城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学生作品评比活动中获奖,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同年她所带的班级被授予“桐城市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2021年教师节万老师被评为大关镇首届“最美乡村教师”,受到党委、政府的表彰。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朵的事业是甜美的,还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的事业是谦逊的,垂着绿荫的。”这是万老师对教育事业、对教师职业的深情告白,也是她人生的理想和追求。日出日落,岁月更迭,她初心不改,甘为绿叶,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谱写着季节的春华秋实。在这方平凡而神圣的舞台上,她将更加努力地追寻、更加坚定地前行! (江刘柱)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