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传承红色基因,争当时代先锋 —— 合肥工业大学师生走访渡江战役英模人物

2023-04-13 10:57

历史虽已经历风雨沧桑,但年轻的梦想仍在澎湃。新时代的青少年,没有理由不为这红火的事业而高声歌唱。清明节过后,合肥工业大学“红色基因库对新时代青少年成长的多维引领及对策构建调研团”师生一行在指导教师檀江林教授的带领下采访了“一等渡江功臣”“支前模范”“七一勋章”获得者马毛姐,渡江战役老战士汪模才以及渡江老船工后人望江县漳湖镇回民村党支部书记刘卫东,传承红色基因,争当时代先锋。

4月8日早晨,伴着晨曦徐徐拉开帷幕,调研团来到了西园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拜访了马毛姐奶奶。尽管马奶奶十多年前患了脑梗,行动不方便,出行也只能坐轮椅,但当她从女儿刘光林处得知调研团来探望她时,便早早地便坐在轮椅上等待着我们的到来。当镜头对准马毛姐的脸孔时,这位今年88岁的老党员目光慈祥而坚定,这一刻,往昔峥嵘岁月也许又再度涌上心头。尽管马奶奶承受着病魔的折磨,但她流淌着红色血脉的双手,紧紧地把我们拉在她跟前,不断的教导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定要坚持为党做事,为人民服务。”74年前,年仅14岁的马毛姐“撑”出了“天堑变通途”的磅礴力量,“划”出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历史担当,“一生淡泊名利,默默为党工作”,这是“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写给马毛姐的颁奖词。这段文字,是对这位渡江英雄平凡而伟大人生的高度评价,也是对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矢志践行初心使命、永葆为民情怀的精准注解。“几十年来,我妈妈的岗位多次改变,但她对党的忠诚却从来没变过。她到各地的学校开展义务演讲,就是希望党的好能够被下一代记住。她真的把一辈子都献给了党和人民。”马毛姐奶奶的女儿刘光林女士在接受采访这样说道。如今,马毛姐奶奶虽年事已高,无法再为党和国家工作,但她希望年轻一代接好革命的接力棒,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团队成员在西园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对马毛姐进行采访

上午11时,调研服务团前往了采访的第二站 —— 经开区报业园,在这里拜访了曾经参加渡江战役的老战士汪模才爷爷。他身着黑色外套,寸头花白,看起来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但待他站起来迎接我们之时,我们着实吃了一惊:身板挺直,精神矍铄,声音洪亮。很难让人相信他已有90岁的高龄,他的形象和气质,让调研团感受到了渡江战役老英雄身上红色气魄。汪爷爷为调研团讲述了他参与西梁山战役——渡江战役第一枪的经历:“县游击队接到任务,要我们攻打西梁山,声东击西,掩护解放军渡江。当时,国民党退到了地势高的地方,那里架满了机枪,我那时候只有十六岁,年龄最小,可我一点都不怕,蹚着水田勇敢地往前冲,敌人机枪的子弹打到水田里,就像下雨一样密集。我正往前冲,指导员突然喊:‘小鬼,你就对着子弹往前冲,你送死啊!’我一想:啊,对,我怎么能就愣是往里面硬冲。结果真的就一枪打到了我前面一个同志,他‘哎呦’一声,然后我就说:‘赶快起来走了,赶快起来往前冲’。结果我一看,发现子弹打过了他的心脏。指导员赶过来,把他背到背上,我们又继续向前冲……”讲到这里,爷爷坚定的眼神里充满了泪花,听着他讲述的过往,大家仿佛翻开了一本鲜活的历史书,每一页都记载着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岁月长河,历史足迹不容磨灭;时代变迁,英雄精神熠熠发光。岁月如梭,但初心应当永恒,无数老兵艰苦奋斗的精神,应当在我们身上代代相传。

团队成员在经开区报业园对渡江战役老战士汪模才进行采访

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是调研服务团的最后一站。采访了正在这里调研的渡江老船工后人、望江县漳湖镇回民村党支部刘卫东书记,在与他的交流中,调研团了解到,在73年前,回民村的72名回民船工组成敢死队,冒着枪林弹雨护送解放军横渡长江,锻造了弥足珍贵的伟大渡江精神。刘书记告诉调研团:“随着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伟画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巨变,曾经老百姓的愿景,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过去的胜利,是包括我爷爷在内的千千万万的群众筹粮筹船、奋勇支前,以人民伟力、军民一心托举起渡江战役的伟大胜利。现在,我们作为红色血脉的继承人,不能忘了老百姓,要继续为他们服务。”当下,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不仅要当渡江精神的传承者,还要成为社会的建设者、贡献者,尤其是青年一代,更要传承好红色基因,担当好新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

团队成员对望江县漳湖镇回民村刘卫东书记进行采访

本次调研,通过与渡江战役亲历者以及其后人对话,穿越时间的隧道,掀开历史的风尘。他们身上动人的精神品质为青年一代点亮明灯,为青年一代的灵魂与思想增添红色基因,谱写文化动人篇章。和平年代,生而逢盛世,青年当有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一定要传承好红色基因,勇挑时代重担,争当时代先锋,坚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始终满怀朝气,时刻保持永无止境的进取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持不懈地努力。

王雅璐

0

历史虽已经历风雨沧桑,但年轻的梦想仍在澎湃。新时代的青少年,没有理由不为这红火的事业而高声歌唱。清明节过后,合肥工业大学“红色基因库对新时代青少年成长的多维引领及对策构建调研团”师生一行在指导教师檀江林教授的带领下采访了“一等渡江功臣”“支前模范”“七一勋章”获得者马毛姐,渡江战役老战士汪模才以及渡江老船工后人望江县漳湖镇回民村党支部书记刘卫东,传承红色基因,争当时代先锋。

4月8日早晨,伴着晨曦徐徐拉开帷幕,调研团来到了西园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拜访了马毛姐奶奶。尽管马奶奶十多年前患了脑梗,行动不方便,出行也只能坐轮椅,但当她从女儿刘光林处得知调研团来探望她时,便早早地便坐在轮椅上等待着我们的到来。当镜头对准马毛姐的脸孔时,这位今年88岁的老党员目光慈祥而坚定,这一刻,往昔峥嵘岁月也许又再度涌上心头。尽管马奶奶承受着病魔的折磨,但她流淌着红色血脉的双手,紧紧地把我们拉在她跟前,不断的教导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定要坚持为党做事,为人民服务。”74年前,年仅14岁的马毛姐“撑”出了“天堑变通途”的磅礴力量,“划”出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历史担当,“一生淡泊名利,默默为党工作”,这是“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写给马毛姐的颁奖词。这段文字,是对这位渡江英雄平凡而伟大人生的高度评价,也是对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矢志践行初心使命、永葆为民情怀的精准注解。“几十年来,我妈妈的岗位多次改变,但她对党的忠诚却从来没变过。她到各地的学校开展义务演讲,就是希望党的好能够被下一代记住。她真的把一辈子都献给了党和人民。”马毛姐奶奶的女儿刘光林女士在接受采访这样说道。如今,马毛姐奶奶虽年事已高,无法再为党和国家工作,但她希望年轻一代接好革命的接力棒,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团队成员在西园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对马毛姐进行采访

上午11时,调研服务团前往了采访的第二站 —— 经开区报业园,在这里拜访了曾经参加渡江战役的老战士汪模才爷爷。他身着黑色外套,寸头花白,看起来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但待他站起来迎接我们之时,我们着实吃了一惊:身板挺直,精神矍铄,声音洪亮。很难让人相信他已有90岁的高龄,他的形象和气质,让调研团感受到了渡江战役老英雄身上红色气魄。汪爷爷为调研团讲述了他参与西梁山战役——渡江战役第一枪的经历:“县游击队接到任务,要我们攻打西梁山,声东击西,掩护解放军渡江。当时,国民党退到了地势高的地方,那里架满了机枪,我那时候只有十六岁,年龄最小,可我一点都不怕,蹚着水田勇敢地往前冲,敌人机枪的子弹打到水田里,就像下雨一样密集。我正往前冲,指导员突然喊:‘小鬼,你就对着子弹往前冲,你送死啊!’我一想:啊,对,我怎么能就愣是往里面硬冲。结果真的就一枪打到了我前面一个同志,他‘哎呦’一声,然后我就说:‘赶快起来走了,赶快起来往前冲’。结果我一看,发现子弹打过了他的心脏。指导员赶过来,把他背到背上,我们又继续向前冲……”讲到这里,爷爷坚定的眼神里充满了泪花,听着他讲述的过往,大家仿佛翻开了一本鲜活的历史书,每一页都记载着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岁月长河,历史足迹不容磨灭;时代变迁,英雄精神熠熠发光。岁月如梭,但初心应当永恒,无数老兵艰苦奋斗的精神,应当在我们身上代代相传。

团队成员在经开区报业园对渡江战役老战士汪模才进行采访

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是调研服务团的最后一站。采访了正在这里调研的渡江老船工后人、望江县漳湖镇回民村党支部刘卫东书记,在与他的交流中,调研团了解到,在73年前,回民村的72名回民船工组成敢死队,冒着枪林弹雨护送解放军横渡长江,锻造了弥足珍贵的伟大渡江精神。刘书记告诉调研团:“随着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伟画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巨变,曾经老百姓的愿景,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过去的胜利,是包括我爷爷在内的千千万万的群众筹粮筹船、奋勇支前,以人民伟力、军民一心托举起渡江战役的伟大胜利。现在,我们作为红色血脉的继承人,不能忘了老百姓,要继续为他们服务。”当下,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不仅要当渡江精神的传承者,还要成为社会的建设者、贡献者,尤其是青年一代,更要传承好红色基因,担当好新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

团队成员对望江县漳湖镇回民村刘卫东书记进行采访

本次调研,通过与渡江战役亲历者以及其后人对话,穿越时间的隧道,掀开历史的风尘。他们身上动人的精神品质为青年一代点亮明灯,为青年一代的灵魂与思想增添红色基因,谱写文化动人篇章。和平年代,生而逢盛世,青年当有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一定要传承好红色基因,勇挑时代重担,争当时代先锋,坚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始终满怀朝气,时刻保持永无止境的进取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持不懈地努力。

王雅璐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