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家校心理共育系列文章(二)“妈妈,能不能让我喘口气”——你是什么类型的妈妈

2021-01-14 15:09

上一篇文章里,我们说了要孩子是我们做父母的选择,我们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不仅要给孩子生活上的照顾、物质上的保障,更要给他们心理上的抚育,给他们足够的心理营养,“有爱才是娘”。

是的,这里首先提到的是“娘”。在生命最初的几年,尤其是0-3岁,母爱是比父爱更重要的。心理学的研究证明:母亲的心理健康会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现实中,我们的妈妈确实是付出最多的。前几天接到一位朋友的求助短信:“李老师,我家娃早上起床洗脸刷牙、平时写作业都很磨蹭,搞得我很崩溃,我要怎么做?”朋友是一位二年级孩子的妈妈,孩子爸爸工作很忙,经常出差不在家,平时根本指望不上。自己一边工作一边忙孩子,从大清早起床就开始催,各种催,一直催到晚上睡觉。一天耗下来,火气噌噌地往上冒!

二孩妈妈就更累了:忙了大的忙小的,忙了家里忙工作。夫妻冲突,婆媳矛盾,真是一地鸡毛。要是当了全职妈妈,那承担的心理压力可能比上班还要大。

那孩子上高中了,是不是就好些了呢?不行!还是有操不完的心:早上起床还是受罪,好不容易起来了,在卫生间半天不出来,你急他不急!耍酷,衣服穿那么少,冻生病了怎么办?高中课程那么紧,哪里敢生病啊!心思不放在学习上,考试就考那点分,拿什么去考大学?讲他听不进去,讲多了干脆连话都不跟家长说,你根本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上高中还有心思谈恋爱,不管怎么行?去找对方家长,还得每天接送,围追堵截,就这都不一定搞定!真巴不得装个监控二十四个小时的!哦,还不能逼得太狠,听说抑郁的、动不动跳楼的,你说一把屎一把尿养这么大,真要是有个好歹可怎么办!想都不敢想!

如果招聘“妈妈”这个职位,估计没人会去应聘:全年无休,永远下不了班,生活被琐碎占据,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还不发工资!难怪有妈妈苦笑着说:“虽然我很爱孩子,但我后悔成为母亲。”心理学家用“平凡”“献身”来形容母亲的付出。平凡,是指我们为孩子的付出看起来都是小事:操心吃什么,穿什么,几点起,几点睡,陪写作业,签字,和老师交流,送孩子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付出,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空间,没有献身的精神,是坚持不下来的。看来“为母则刚”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那我们妈妈这么辛苦的付出,结果如何呢?北京市抽样调查了3000多名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其中“对待父母的态度”一项中:56.28%的孩子极度反感或痛恨父母;19.22%的孩子对父母态度冷淡;13.13%的孩子反感父母;6.62%的孩子惧怕父母;只有4.75%的孩子喜欢父母!多么让人寒心的数据!是我们被爸爸们拖累了吗?还是北京的数据和合肥不能相提并论?

让我们来听听我们的孩子们是怎么说的。听说我要写一篇关于妈妈的文章,一个男生情绪一下子激动起来:“老师,你能不能告诉她们:不要整天唠叨!哪怕小事一桩,都能叨叨叨、叨叨叨讲上半天。不停的讲、不停的讲!不听都不行,她要追着你讲!”一个女孩说着说着眼泪就下来了:“老师,你能不能让妈妈别给那么大压力给我,我知道她为我好,可我真的好累啊!我妈巴不得我整天都捧着书学习。稍微看一眼手机,和同学聊个天,她就说我整天就玩手机!”一个走进咨询室里的女生忧心忡忡的说:“我妈妈什么都要管!什么她都要控制得死死的!连我QQ她都要登!我以后报什么学校,交什么朋友,找什么对象,肯定都要听她的。我不想这样!我怎么办啊!”另一个男孩子,当着他妈妈的面咬牙切齿的说:“我最讨厌跟我说感恩感恩!”那一脸的仇恨真让人不寒而栗!他妈妈对他做了什么让他有这么大的仇恨?一米八几的大小伙子了,妈妈还帮着洗脸,说是怕他自己洗脸洗不干净长青春痘。他常年和妈妈一起住在外婆家,由瘦小的妈妈骑电动车接送他上学放学。据妈妈说爸爸没有责任心,不能让爸爸带坏了儿子。这个孩子尝试用各种方式自杀,对他来说,被母爱包裹得得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实在是比死还难受!

真是应了那句话:焦虑的妈妈,缺席的爸爸,有问题的孩子!

很久以前,和在北大任教的师兄聊天,他说的一句话我至今印象深刻:我们很多父母年纪轻轻就把人生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所有的生活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不再发展自己,这真是巨大的资源浪费!不少妈妈以为自己是在为孩子无私的付出,实际上是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替自己去圆梦

我知道大部分妈妈是真的为孩子的未来着想。怕孩子学习不好上不了大学,找不到工作,过不上好日子。不止一个妈妈跟我说,她们见不得孩子哪怕一点时间不在学习,那时候她的心都要急烂了!我们有的妈妈实在太焦虑了,把自己对未来的担心都一股脑投给了孩子。有一个孩子这样跟我说:“我家人真可笑!给那么大压力,我都不知道我自己还能熬几天。他们还在帮我打算那么远的未来!”经常在咨询室里接触到这样的孩子,面无表情,有气无力,做什么都没劲。没有好朋友,因为妈妈不给出去;没有爱好,打球什么的妈妈说怕受伤;出去玩怕和人家学坏;都上高中了,有的学生甚至都没有单独一个人做过一次公交或地铁!我们这样做真的是为孩子好吗?是爱孩子还是在控制孩子、占有孩子,让孩子成为一个离不开我们的人?一个只能按照我们的愿望活着的木偶人?

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在《致孩子》中写道: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的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和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说了这么多,那我们妈妈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请妈妈们照顾好自己,不当“牺牲型”妈妈。过度付出,牺牲自我,过得惨兮兮的妈妈,是会让孩子有负罪感的。负罪感对人的心理上的伤害是仅次于死亡的。这种妈妈的孩子不敢活得开心,不敢放飞自我,不敢过得比妈妈好。怎么才能不做“牺牲型”妈妈呢?有这样一位妈妈,她知道自己一累就情绪不好,她就请了一位家庭教师来辅导孩子的作业,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自己去健身、去减压。妈妈的状态调节好了,一天15分钟的高质量陪伴,远胜过在孩子耳边唠叨一整天。不可能每个家庭都请辅导老师,但每个妈妈每天留点时间给自己,松口气,做点自己喜欢的事,这点时间还是能省出来的。我们有一位妈妈终于舍得给自己买一件新衣服,把自己打理得不再灰头土脸的时候,女儿好久没开的笑脸,让母女俩那一刻都感受到了幸福的滋味。

第二,妈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当“焦虑型”的妈妈。有的孩子说自己的妈妈很幼稚,因为妈妈特别情绪化。谁更情绪化,任性,谁就在心理上就是“孩子”。焦虑是会传染的。一家人都在那边整天担心这儿担心那儿的,会白白的消耗掉很多心理能量,心累,没精力好好生活、学习,太可惜了!有统计显示,人们担心的事大部分都不会真的发生,就算真发生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船到桥头自然直,儿孙自有儿孙福。祖先们早已用他们的智慧给我们吃了定心丸。心理学调查发现:乐观而又有点大大咧咧的妈妈,培养出来的孩子心理更健康。我们也不能保护孩子生活在真空里,永远没有压力和失败。我们能做到的是培养他们的抗压能力,营造亲密的家庭关系,有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情商。妈妈,要给孩子当好情绪管理的榜样。

第三,学会放手,不当“控制型妈妈”。有一个孩子说妈妈这一点做得特别好:除非自己向妈妈请教,比如怎么为人处事,否则妈妈不会干涉自己自由的。这样的孩子反而会更加自律,学会自己做选择,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斯坦福大学一位教授提醒父母: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让他们“热爱挑战,不畏错误,享受努力过程,学习上有恒心”。而这些是我们包办代替不了的。孩子慢慢长大,还要让爸爸更多的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爸爸应该是引导孩子走向社会的人,教会孩子遵守规则,适应社会。高中的孩子,要让孩子更多的和同伴交往。因为青春期的孩子,同伴的关系对他们成长的影响更大,健康的社交,会让孩子找到归属感,更多的享受生活的乐趣。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母子、母女一场,最终都要走向分离的。有一位母亲这样写到: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请我们的妈妈们不要伤感,等到我们的晚年,人生中还有一次回归,那时候,在已经成年的儿女心中,妈妈依然是孩子心中那个无人可以取代的亲爱的妈妈!

( 李玲 )

0

上一篇文章里,我们说了要孩子是我们做父母的选择,我们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不仅要给孩子生活上的照顾、物质上的保障,更要给他们心理上的抚育,给他们足够的心理营养,“有爱才是娘”。

是的,这里首先提到的是“娘”。在生命最初的几年,尤其是0-3岁,母爱是比父爱更重要的。心理学的研究证明:母亲的心理健康会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现实中,我们的妈妈确实是付出最多的。前几天接到一位朋友的求助短信:“李老师,我家娃早上起床洗脸刷牙、平时写作业都很磨蹭,搞得我很崩溃,我要怎么做?”朋友是一位二年级孩子的妈妈,孩子爸爸工作很忙,经常出差不在家,平时根本指望不上。自己一边工作一边忙孩子,从大清早起床就开始催,各种催,一直催到晚上睡觉。一天耗下来,火气噌噌地往上冒!

二孩妈妈就更累了:忙了大的忙小的,忙了家里忙工作。夫妻冲突,婆媳矛盾,真是一地鸡毛。要是当了全职妈妈,那承担的心理压力可能比上班还要大。

那孩子上高中了,是不是就好些了呢?不行!还是有操不完的心:早上起床还是受罪,好不容易起来了,在卫生间半天不出来,你急他不急!耍酷,衣服穿那么少,冻生病了怎么办?高中课程那么紧,哪里敢生病啊!心思不放在学习上,考试就考那点分,拿什么去考大学?讲他听不进去,讲多了干脆连话都不跟家长说,你根本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上高中还有心思谈恋爱,不管怎么行?去找对方家长,还得每天接送,围追堵截,就这都不一定搞定!真巴不得装个监控二十四个小时的!哦,还不能逼得太狠,听说抑郁的、动不动跳楼的,你说一把屎一把尿养这么大,真要是有个好歹可怎么办!想都不敢想!

如果招聘“妈妈”这个职位,估计没人会去应聘:全年无休,永远下不了班,生活被琐碎占据,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还不发工资!难怪有妈妈苦笑着说:“虽然我很爱孩子,但我后悔成为母亲。”心理学家用“平凡”“献身”来形容母亲的付出。平凡,是指我们为孩子的付出看起来都是小事:操心吃什么,穿什么,几点起,几点睡,陪写作业,签字,和老师交流,送孩子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付出,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空间,没有献身的精神,是坚持不下来的。看来“为母则刚”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那我们妈妈这么辛苦的付出,结果如何呢?北京市抽样调查了3000多名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其中“对待父母的态度”一项中:56.28%的孩子极度反感或痛恨父母;19.22%的孩子对父母态度冷淡;13.13%的孩子反感父母;6.62%的孩子惧怕父母;只有4.75%的孩子喜欢父母!多么让人寒心的数据!是我们被爸爸们拖累了吗?还是北京的数据和合肥不能相提并论?

让我们来听听我们的孩子们是怎么说的。听说我要写一篇关于妈妈的文章,一个男生情绪一下子激动起来:“老师,你能不能告诉她们:不要整天唠叨!哪怕小事一桩,都能叨叨叨、叨叨叨讲上半天。不停的讲、不停的讲!不听都不行,她要追着你讲!”一个女孩说着说着眼泪就下来了:“老师,你能不能让妈妈别给那么大压力给我,我知道她为我好,可我真的好累啊!我妈巴不得我整天都捧着书学习。稍微看一眼手机,和同学聊个天,她就说我整天就玩手机!”一个走进咨询室里的女生忧心忡忡的说:“我妈妈什么都要管!什么她都要控制得死死的!连我QQ她都要登!我以后报什么学校,交什么朋友,找什么对象,肯定都要听她的。我不想这样!我怎么办啊!”另一个男孩子,当着他妈妈的面咬牙切齿的说:“我最讨厌跟我说感恩感恩!”那一脸的仇恨真让人不寒而栗!他妈妈对他做了什么让他有这么大的仇恨?一米八几的大小伙子了,妈妈还帮着洗脸,说是怕他自己洗脸洗不干净长青春痘。他常年和妈妈一起住在外婆家,由瘦小的妈妈骑电动车接送他上学放学。据妈妈说爸爸没有责任心,不能让爸爸带坏了儿子。这个孩子尝试用各种方式自杀,对他来说,被母爱包裹得得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实在是比死还难受!

真是应了那句话:焦虑的妈妈,缺席的爸爸,有问题的孩子!

很久以前,和在北大任教的师兄聊天,他说的一句话我至今印象深刻:我们很多父母年纪轻轻就把人生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所有的生活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不再发展自己,这真是巨大的资源浪费!不少妈妈以为自己是在为孩子无私的付出,实际上是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替自己去圆梦

我知道大部分妈妈是真的为孩子的未来着想。怕孩子学习不好上不了大学,找不到工作,过不上好日子。不止一个妈妈跟我说,她们见不得孩子哪怕一点时间不在学习,那时候她的心都要急烂了!我们有的妈妈实在太焦虑了,把自己对未来的担心都一股脑投给了孩子。有一个孩子这样跟我说:“我家人真可笑!给那么大压力,我都不知道我自己还能熬几天。他们还在帮我打算那么远的未来!”经常在咨询室里接触到这样的孩子,面无表情,有气无力,做什么都没劲。没有好朋友,因为妈妈不给出去;没有爱好,打球什么的妈妈说怕受伤;出去玩怕和人家学坏;都上高中了,有的学生甚至都没有单独一个人做过一次公交或地铁!我们这样做真的是为孩子好吗?是爱孩子还是在控制孩子、占有孩子,让孩子成为一个离不开我们的人?一个只能按照我们的愿望活着的木偶人?

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在《致孩子》中写道: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的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和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说了这么多,那我们妈妈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请妈妈们照顾好自己,不当“牺牲型”妈妈。过度付出,牺牲自我,过得惨兮兮的妈妈,是会让孩子有负罪感的。负罪感对人的心理上的伤害是仅次于死亡的。这种妈妈的孩子不敢活得开心,不敢放飞自我,不敢过得比妈妈好。怎么才能不做“牺牲型”妈妈呢?有这样一位妈妈,她知道自己一累就情绪不好,她就请了一位家庭教师来辅导孩子的作业,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自己去健身、去减压。妈妈的状态调节好了,一天15分钟的高质量陪伴,远胜过在孩子耳边唠叨一整天。不可能每个家庭都请辅导老师,但每个妈妈每天留点时间给自己,松口气,做点自己喜欢的事,这点时间还是能省出来的。我们有一位妈妈终于舍得给自己买一件新衣服,把自己打理得不再灰头土脸的时候,女儿好久没开的笑脸,让母女俩那一刻都感受到了幸福的滋味。

第二,妈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当“焦虑型”的妈妈。有的孩子说自己的妈妈很幼稚,因为妈妈特别情绪化。谁更情绪化,任性,谁就在心理上就是“孩子”。焦虑是会传染的。一家人都在那边整天担心这儿担心那儿的,会白白的消耗掉很多心理能量,心累,没精力好好生活、学习,太可惜了!有统计显示,人们担心的事大部分都不会真的发生,就算真发生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船到桥头自然直,儿孙自有儿孙福。祖先们早已用他们的智慧给我们吃了定心丸。心理学调查发现:乐观而又有点大大咧咧的妈妈,培养出来的孩子心理更健康。我们也不能保护孩子生活在真空里,永远没有压力和失败。我们能做到的是培养他们的抗压能力,营造亲密的家庭关系,有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情商。妈妈,要给孩子当好情绪管理的榜样。

第三,学会放手,不当“控制型妈妈”。有一个孩子说妈妈这一点做得特别好:除非自己向妈妈请教,比如怎么为人处事,否则妈妈不会干涉自己自由的。这样的孩子反而会更加自律,学会自己做选择,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斯坦福大学一位教授提醒父母: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让他们“热爱挑战,不畏错误,享受努力过程,学习上有恒心”。而这些是我们包办代替不了的。孩子慢慢长大,还要让爸爸更多的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爸爸应该是引导孩子走向社会的人,教会孩子遵守规则,适应社会。高中的孩子,要让孩子更多的和同伴交往。因为青春期的孩子,同伴的关系对他们成长的影响更大,健康的社交,会让孩子找到归属感,更多的享受生活的乐趣。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母子、母女一场,最终都要走向分离的。有一位母亲这样写到: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请我们的妈妈们不要伤感,等到我们的晚年,人生中还有一次回归,那时候,在已经成年的儿女心中,妈妈依然是孩子心中那个无人可以取代的亲爱的妈妈!

( 李玲 )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