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场特别的揭牌仪式,在安庆市革命文物陈列馆(黄镇生平事迹陈列馆)进行。此次揭牌仪式是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与安庆市博物馆的一次成功的校地合作,双方就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事达成共识。
“本次揭牌仪式只是学院推进系统党史学习教育的序幕。”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张红飞介绍,“下一步学院将充分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资源,通过组织党日活动和团日活动、选派志愿者担任讲解员、复排话剧走出校门以及寻找党史档案等工作,继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拓宽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新渠道。”
讲历史 传播红色文化
“人文学院的孩子们都特别优秀,特别欢迎她们来馆里当志愿讲解员。”安庆市革命文物陈列馆管理办主任王梦瑶一提到馆里新来的这些志愿者们,就止不住地夸赞,“我们长期待在馆里,思维都有些固化了,但这些大学生们的到来,给我们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王梦瑶说道,志愿者们的思维相对活跃,讲解的方式也有新意,拉进了与参观者们的距离,特别受小朋友们的欢迎。
选派优秀学生代表担任志愿者讲解员,是人文学院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党史教育的方式。通过层层选拔,将优秀的学生输送到馆内,不仅是给博物馆注入新鲜的血液,更是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与党史面对面的机会。担任讲解员,不但需要认清馆内所有藏品的历史和特点并且理清脉络,更是要真正将所有的内容内化于心,才可以做一名真正合格的讲解员。
“通过这样的志愿活动,我对本地的红色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在讲解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五湖四海的游客对于红色历史的热爱,我很开心可以将这段历史传递下去。”人文学院2018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秦静谊说道。
演话剧 推进校馆合作
人文学院话剧社于2000年成立,作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品牌活动和大学生美育的实践平台,是学生进行文化创作和个人文化品位展示的舞台。2017年原创话剧《王步文》获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一等奖、优秀创作奖。而此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给复排话剧《王步文》走出学校、走向社会提供了机会。
王步文,1898年出生于安徽省岳西县,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安徽省党组织最早的领导者之一。1931年4月6日,在芜湖不幸被捕,反动局动用各种酷刑,威逼利诱,但王步文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崇高的革命气节。1931年5月31日,年仅33岁的王步文在安庆英勇就义。
“王步文是安徽党史中的重要人物,他的革命精神、高尚品质令人敬仰与感动。话剧是大众喜闻乐见的表演模式,我们提供场地,学院组织演出,这将会是一个意义深远的共建。”安庆市革命文物陈列馆宣教部负责人赵燕表示。
寻档案 强化实践教学
“寻访档案中的党史”是人文学院历史学师生党支部正在策划开展的特色活动。安庆市博物馆是以历史文物、革命文物和戏剧文物为主体的全国重点博物馆,拥有丰富的馆藏。支部党员充分利用馆内历史资源,组织查找与安庆有关的党史档案,汇编成读史札记。
“我们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这个契机,将党史学习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通过这样的活动,潜移默化的进行党史教育。”人文学院历史学教工党支部书记李正君博士说道。
作为学校办学历史最悠久,办学底蕴最深厚的学院之一,人文学院在做好党史学习教育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强化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引导学生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良性互动、校内与校外有机融合、师生有效互促。
学党史 明确历史担当
党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立,便是一场生动的党史教育实践课。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积极拓宽党史学习教育新模式,通过校地合作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积极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课堂、进教工和青年学生头脑,激发师生爱党、爱国热情,引导师生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实践,我坚信,双方一定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互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张红飞表示。
( 吴敏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