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话题

2014-03-21 第十期 总二十一期


绿意黄山,为森林城市而奋斗

责编:@惠子 制作:@傅艳青
“世界森林日”,又被译为“世界林业节”,英文是 “World Forest Day” 。这个纪念日是于1971年,在欧洲农业联盟的特内里弗岛大会上,由西班牙提出倡议并得到一致通过的。同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正式予以确认。

  引语

  “世界森林日”的诞生,标志着人们对森林问题的警醒。
    人们普遍达成共识:“森林可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它在环境安全、消除贫困、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等许多方面蕴藏着巨大潜力。”为了人类与森林长久共存,全球当务之急:“维护和增加森林覆盖面积;恢复并提高森林功能;加强种植业以弥补对森林的开发使用;重视森林土著人和森林工人的权利等。”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2012年3月,国家林业局对黄山市申请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予以批复。国家林业局在批复中对黄山市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给予充分肯定,要求黄山市按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加强领导,健全机构,科学规划,加大投入,深入宣传,发动群众,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并表示给予积极指导和支持,适时进行创建工作考评。[详细]


  郁郁葱葱欲还羞 绿意黄山惹人留

         黄山市是安徽省重点林区,开发潜力具大。"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是其真实写照。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207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83.1%,有林地1023万亩,森林覆盖率77.4%,活立木蓄积3373万立方米。森林资源居皖之首。

   全市建现有国有林场18个,采育场1个,国有苗圃5个,乡村林场841个,林业科学研究所2个,林业技术推广中心8个,林业综合服务中心8个,乡镇林业站101个,省批木竹运输检查站21个,专兼职森林植物检疫检查站31个,森林公安派出所34个。全市林业系统职工4459人。

   至2011年,全市建立国家级和省级各类自然保护区18个,拥有祁门县牯牛降、歙县清凉峰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岭南、十里山、查湾、天湖、五溪山、九龙峰、六股尖等省级自然保护区7处,黄山、齐云山、花山-渐江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3处,黄山、齐云山、徽州等国家森林公园3处,五溪山、木坑竹海等省级森林公园2处,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1处,县级自然保护区61处,保护总面积达205万亩,占市国土总面积98.07万公顷的13.94%。初步形成了保护类型齐全、布局合理、生态效益显著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同时建立国家级生态乡镇11个、省级生态乡镇31个、国家级生态村4个和省级生态村68个,省级生态县2个已通过省环保厅考核认定。全国绿色小康县1个(黟县),全国绿色小康村(场)4个,全国绿色小康户37户。
湿地美景

       黄山市位于安徽省南端,地处东经117°12′—118°53′,北纬29°24′—30°31′之间。东邻浙江省,南与江西省毗连,西北与池州市交界,北和宣城市接壤。是安徽省重点林区和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2012年市委、市政府结合黄山实际作出决策,全面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围绕保障生态安全、提升城市品位、普惠城乡居民、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目标,通过实施森林生态、绿化产业和生态文化三大体系建设工程,更好地推进黄山转型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详细]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黄山的一大品牌,绿色一直是黄山版图的主色调。近年来,为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打造生态文明展示区,市委、市政府对黄山的科学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2010年11月,市委、市政府经过广泛调研,着手开始实施绿色质量提升行动:在全市三区四县92个乡镇、371个行政村范围内,围绕景区景点、百佳摄影点、百村千幢和新农村建设、交通旅游干线两侧山场及其它、城镇绿化等五大重点,对1162个关键节点进行绿色质量提升。
           2012年,市委、市政府又作出在全市掀起绿色质量提升高潮的决策部署,把绿色苗木基地建设、新安江延伸段绿化和优质生态村创建等纳入行动内容,进一步丰富、延伸和拓展了行动内涵。2012年10月,根据省委省政府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的决策部署,我市将绿色质量提升与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有机结合,全面加快推进步伐。[详细]

黄山迎客松

湿地公园

若干生命若干春 有所丰收有所贫

   近年来,全市各地通过各方筹资,共投资30多亿元推进绿色质量提升。通过林业重点项目的实施,全市经济林面积比重已由2010年的10.9%提高到13.4%,实现林业经济总产值149.98亿元,是2010年68.6亿元的2.2倍。特别是苗木产业蓬勃发展,全市共有苗木基地6.6万亩,产值达6.7亿元,建成了以徽州区潜口为中心的万亩绿化苗木示范园区、祁门县金字牌十里苗木长廊等一批示范苗木基地。与此同时,通过企业、大户投资苗木、油茶、毛竹等林业基地建设,农民不仅获得了土地租赁费,还参与栽植、抚育、管护,不出远门就能获得劳务收入。各地还因势利导,鼓励和引导农民开展林下种植、养殖,发展林下经济,不断提高林地综合效益。2012年全市农民人均林业收入3267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161元的35.7%。
         在森林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全市各地不断创新理念,立足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优势,坚持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历史文化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相交融,注重把自然生态、绿色活力等元素融入城市建设,构建以乔、灌、草科学结合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加强城乡结合部、城镇出入口通道森林长廊、森林景观建设,实现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了森林旅游的发展,生态服务业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2012年全市森林旅游及服务业实现收入46.05亿元。


科技兴林快速发展
      黄山市把林业科技工作贯穿林业生产的全过程,在主要造林树种的良种选育、外来优良树种的引进、森林资源的培育和保护等方面的新技术研究都取得重大进展。全市共建立林业科技推广中心8个,全市以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创新、开发和示范推广为重点,实施了“123”工程,推广油茶、山核桃、香榧、枇杷优良品种丰产栽培及毛竹低产林改造等10项林业适用技术,扶持200位林业科技能人和300个百亩以上林业科技示范点建设。
资源保护步入规范化轨道
       出台了《黄山市春季森林防火戒严令》、《黄山市预防森林火灾办法》、《黄山市扑救森林火灾办法》、《黄山市违反森林防火规定处罚办法》、《黄山市古树名木资源保护暂行办法》。坚持依法治林,林政管理步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多年来全市无超额采伐和超控量运输现象,破坏森林资源案件查处率达98%以上,森林病虫监测率、防治率超过80%,种苗产地检疫率在95%以上,成灾率始终控制在2‰以下。
林业基地建设发展迅速
       加快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大力推进油茶、速生丰产林、笋竹两用林、绿化苗木四大基地建设,全市已建成杉、松等为主要树种的用材林基地429.4万亩;以毛竹为主的竹林基地100.2万亩,占全省竹林面积的20.4%,立竹株数1.7亿株;经济林面积132.8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12.9%,占全省经济林面积的15.5%,其中油茶16.4万亩,年产茶籽3200吨;山核桃面积7万亩,产量约1806吨;枇杷面积2万亩,产量3539吨。

林业生态体系格局初步形成
     1994年全市消灭宜林荒山,1997年如期实现全市绿化达标。尤其是山区综合开发、绿色长廊、长江防护林、林木种苗、世行贷款造林、德国援助生态造林扶贫和退耕还林等一系列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把黄山林业生态建设推上跨越式发展之路。全市区划界定国家和省级公益林531万亩(国家级440.2万亩、省级90.8万亩),每年可获中央和省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4700多万元。投资20.5亿元,实施为期5年的绿色质量提升行动,对全市三区四县92个乡镇、371个行政村约145万亩范围内1162个点进行绿色质量提升,使城市品位更加提升、城市特色更加彰显。
林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加快
     坚持“三效统一”,大力发展木质原料利用、毛竹、特色经济林、绿化苗木、森林旅游、野生动植物及林下资源利用等六大产业。培育壮大林业龙头加工企业,全市林业加工企业达451家,其中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2家(徽山食用油业、黄山区双雄)、省级林业龙头企业32家,市级林业龙头企业40家。主要产品有细木工板、实木拼板、中密度板、胶合板、中高档家具、木地板、竹地板、竹胶板、装饰板、包装箱板、竹拉丝和旅游工艺品等。拥有省级著名商标2个(“阊林”牌细木工板、“徽山”牌食用油)。生态旅游蓬勃崛起。森林旅游及服务业实现收入31.9亿元。
林业改革不断推进
     黄山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深化林业经营体制改革,鼓励支持个体办林业和社会集资创办股份合作制林场,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林业生产要素的可行之路。目前全市股份合作林场总数已达841个。目前,主体改革已全面完成,共勘界确权面积1083.1万亩,占集体林地面积的98.9%;到户经营面积896.8万亩,到户率达85.7%;发放林权证37.3万本,发证率达100%。同时,紧紧围绕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林业要素市场、林业组织化程度、林种树种结构调整、森林旅游“五大重点”,进一步深化配套改革,巩固和扩大主体改革成果。

   开展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大大提升了黄山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翻开黄山的绿色成绩单,一连串数字令人欣慰: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8.9%,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9.67%,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53平方米。我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森林城市建设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工程,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如今,全市上下正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切入点,进一步夯实黄山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提升黄山的城市生态文化品位,实现保护与发展和谐共生。一片片森林让城市更加生态宜居,一片片绿色正展示着黄山的美好未来。

皖ICP备06002640号 皖网宣备07002号
投稿电话:0559-2519169 投稿邮箱:huangshannews@126.com
黄山新闻网 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