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自主招生测体育 莫让政策初衷落了空

2019-04-10 09:10 北京青年报  

近日,全国90所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陆续公布招生简章。与往年相比,各高校均按照教育部要求在校考中增设了体育科目测试。但记者调查发现,只有清华、北大、北师大等少数高校测试科目达到五项,大多数高校只选择了一至三个测试项目,且多数选的都是身高体重指数、肺活量、立定跳远等较轻松的项目,难度相对较大的引体向上、800米/1000米跑则少人问津。

由于没有统一的体育考试大纲,此次大部分高校都是以最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作为自主招生体育测试的参考。依照该标准,对学生的体质测评应包含三个方面: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分别对应身高体重指数、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耐力跑等测试项目。照此来看,一些高校自主招生的体育测试过于简单,恐难达到测试目的。

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体育未被列入高考,使得高中阶段尤其高三年级的体育课形同虚设,高考后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尤其近年来各地不时有学生长跑晕倒甚至猝死的报道,让不少高校在确定自主招生体测项目时顾虑重重,生怕考生在体测中出意外,因而尽量挑轻松的考。也有些院校是受测试场地、时间的限制,只能选择一些操作简便、省时省地的测试项目。

高校自主招生加测体育,本是教育部门在重视体育育人的基础上适时推出的一项积极举措,旨在让广大家长和考生意识到体育锻炼与文化课学习同等重要,即使到高三也不能中断体育锻炼,从而引发中小学重视体育的正向连锁反应。然而一些高校出于各种考虑,体育测试避重就轻,不仅难以准确测评考生的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更起不到正向激励广大中小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作用,让教育主管部门的良好初衷打了折扣。

诚然,今年是教育部要求自主招生高校加测体育的第一年,大部分高校没有经验,对于体育测试如何进行、如何评价比较谨慎,这完全可以理解。事实上,我们并非是要求所有高校都必须测试长跑、引体向上,关键在于保证体育测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既然是自主招生考试,在确保达到测试目的的前提下,具体测什么项目,高校理应享有一定的自主权。例如,同样是为测评考生的有氧耐力水平,武汉大学、山东大学选择了800米/1000米跑,而清华大学选用的是台阶运动试验。

破解体测“畏难”心理,让政策良好初衷落地,需要各高校提高认识,积极作为。自主招生加测体育符合我国教育改革和高考选拔机制体制改革的趋势,各高校应当充分认识其重要性,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推动开展体育测试。

破解体测“畏难”心理,也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再接再厉,不断细化完善政策。体测项目范围的划定、如何评价体测结果,以及对患有慢性病或天生身体条件有缺陷的考生的公平如何保证等问题,都需要教育部门深入研究,尽早出台一个相对细化的指导意见,从而让高校在实践中有章可循。

破解体测“畏难”心理,更需要学生、家长与社会的支持与配合。学生身体素质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平时能否充分参加体育锻炼,而这需要家长的积极引导和社会系统的支撑。

青少年有强健的体魄,国家才有强盛的根基。推进高校自主招生体育测试科学化,充分发挥“正向指挥棒”的作用,才能以点带面,促进全体学生整体体质的改善,从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新华社记者 高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