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一壶酒,曹老师独特的课堂。
记者已经不止一次旁听初中老师上思政课,印象最深的是2012年,当时杭州市江城中学的查李老师上了一堂“七嘴八舌”的课,主题是“沟通”;昨天上午,记者在杭州市惠兴中学又聆听了一堂思政课,去年才毕业的90后年轻老师曹蓓站在讲台上。
她给学生们上的是《道德与法治》,2017年,初中用了新教材后改了这个名。这是一门德育教育课,和数理化不同,没有实验,没有公式,更没有习题。
所以,要把这门课上生动,让学生感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年轻的曹老师动了很多脑筋。昨天,记者旁听的这堂课,曹老师用中国的“酒文化”贯穿始末,从古至今,由表及里,自然而然回到了主题上来——法律在我们身边。
三张剧照,一壶酒
从酒文化讲到法律
什么是法律?法律跟我们有什么关系?生活中有哪些方面需要法律?这是曹老师此堂课的主要目标,但上课铃声响起后10分钟,她才让学生打开教材。
之前的10分钟,她把学生带入古代的“酒文化”之中。
曹老师首先打开了PPT,画面上出现了3张图片。
“这是电视剧《琅琊榜》”“这是电视剧《延禧攻略》”“这是综艺节目《王牌对王牌》里面的场景”,看到这三张热门电视剧和综艺节目剧照,学生的眼睛一下子亮了。
三张剧照最后都指向同一个东西——酒。
曹老师的手上举着一壶酒,是古代的那种小酒壶。她说:“中国文化有很多跟酒有关,比如孩子出生第一个月,会有满月酒;结婚时办喜酒;就连上坟也要带上酒。应该说,酒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存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曹老师的PPT上,出现了一个举着大缸喝酒的人,场面很壮观。“这个人是我的大伯,他非常喜欢喝酒,不过现在他喝果汁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同学们开始举手抢答了起来,于是第二杯酒的话题出现了——“因为现在酒驾是违法的。”“因为他酒喝多了,味觉神经适应了酒的味道,觉得喝酒没意思了。”“因为他忽然发现果汁的味道比酒好”。
同学们激烈地发表着自己的想法,忽然一个学生脑洞大开:“因为他老婆不允许他喝酒!”顿时,全班哄堂大笑。
听到这个回答,曹老师淡定地说道:“这个现象现在简称‘妻管严’,但是也可以解释为这个人为了家庭的和睦,不愿与妻子发生冲突,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说的家庭和谐。”
有同学接着说:“他怕耍酒疯,做伤害他人的事。”
曹老师对这个回答非常满意:“是呀,酒喝多了就不理性了,会打破底线。一旦伤害他人,或者有家庭暴力行为,就是触犯法律。”
一段视频,三个故事
说的都是生活中的法律
一个人酒喝多了,旁观者该怎么做呢?同学们的回答也是各种各样。曹老师告诉同学,旁观者的几种不作为行为,也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比如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其饮酒;未能安全护送醉酒者;酒后驾车未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
“小小的酒桌上,旁观者不能视而不见,不能做鲁迅笔下的‘看客’。”她说,“在其他的生活场景中,我们也要以此为鉴。比如有同学打架了,要第一时间劝阻,劝不了,就赶紧寻求老师等第三方帮助。”
在课程最后,曹老师让学生看了一段视频,是一则有趣的公益广告,讲述了用《劳动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妇女权益保护法》来维权的小故事,加深同学们对“生活中法律”的印象。
“曹老师的课,是我们每天最期待的。”惠兴中学七(5)班学生钟好告诉记者。现在学校一周有四节《道德与法治》课,每次她都听得很认真、很投入,积极发言。她是班里的思政课课代表,每次遇到好玩的事情,或是学习上有困惑了,都会去找曹老师聊天。在她的眼里,曹老师是一个见解独到、知识丰富的人。
“我最佩服曹老师的是,她总能讲道理于无形,整节课上都在讨论我们身边的事,非常有趣。”学生卢融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