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儿女是父母的“心头肉”,甚至“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然而最近一段在童模拍摄现场母亲踢踹孩子的视频,引起舆论对亲子关系的讨论。事件发生后,110家淘宝店联名呼吁规范童模拍摄行业,推动童模保护。这一事件也触动了更大范围的关注:今天,未成年人的权益该如何保护?
具体到这个事件本身,这其中的是非曲直非常清楚,在视频里,三岁女童被大人踢踹的镜头令人心疼。视频中的母亲发出道歉声明,解释自己的行为“绝无所谓的虐童之意”“在沟通教导如视频上的稍大动作绝无伤害想法”。当地妇联也在介入调查其母亲是否涉嫌家暴。个案中的儿童得到了社会的关爱,但反思不应就此止步,而应该从个案出发触及深层问题。无论是线上讨论还是线下行动,都应该努力为所有的儿童编织一张保护网。
保护儿童免受利益驱动引发的伤害,就应树立“儿童不是摇钱树”的共识。在“踢踹童模”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一边是童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对影响服装销量和流行指数的“卖家秀”产生强烈需求,一边是父母希望孩子趁早成名、及早赚钱,这些因素共同推热了童模市场。而就在双方的利益“对接”之下,儿童的个人意愿和合法权益则受到忽视。从更大的范围来看,一些机构在利益驱动下盲目扩张,忽视了儿童权益的保护,甚至一些幼儿园、培训机构也曾出现过伤童事件。
对每个人而言,童年都只有一次。有网友评论说,不能为了享受“童模红利期”,而影响孩子“未来的价值”。是过早地背负成年人世界的名利,还是享受宝贵的童年时光?无论如何,孩子的权益都应该放在第一位。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不是说满足了孩子的衣食住行就足够了,也不是轻则训斥、重则打骂的棍棒教育,而是要给孩子以尊严、给成长以关爱,这既包括健康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也必然涵盖时间的自由和未来的选择。
进一步看,这既是一个如何培养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是一个如何保护孩子的公共命题。事实上,包括童星童模商业行为在内的一系列问题,关于如何更好保护儿童权益,需要更多法律的支持。这无疑在提醒我们,相应的法律规范、企业责任必须紧紧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尽快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好制度保障。无论是立法、司法,还是培训、经营,全社会都要形成儿童利益最大化的共识,尊重儿童权益,保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有一种观点认为,随着信息的流通,儿童过早地操着成年人的语言,模仿成年人的方式生活,成年和童年之间的界限已不那么泾渭分明。由此而言,我们不希望童模的世界里只有聚光灯,更关心他们卸妆后的生活状态;我们不希望孩子的童年充满疲惫和忧伤,更在意他们天真无邪的快乐时光。为孩子留住童年,他们才能健康生长。
盛玉雷《人民日报》(2019年04月24日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