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师生关系如“暗恋”?上课不是教育的全部

2019-09-18 08:58

老师在教室里扫视一圈,眼神里流露出期盼。台下学生有的停下手里的笔,有的继续刷手机,有的抬下头又迅速把头埋下去。“没有人吗?答对了可以加平时分。”最近,有媒体描绘了这样一幅大学课堂屡见不鲜的场景。

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尚且如此艰难,课后更不必说。很多学生发现,除了上课,再没有机会见到任课教师。

教师和学生,本是一对亲密的矛盾体。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说过,“师生犹鱼,行动犹游泳,大鱼前导,小鱼尾随,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不求而至,不为而成”。这种“从游”关系,描述出教学活动中美妙的互动。

如今的大学师生缺乏交流,直接原因是:学生太多,老师管不过来。且不说一些公共基础课动辄一二百人,师生间交流机会极少;即使是几十人的小班,仅靠每周一两次课的时间,老师也很难与学生产生深度交流。与此同时,即便是不承担教学工作的专职辅导员,也常常力不从心、顾此失彼。

有人开始怀念师门传承、师生如父子的传统师徒关系。在大学师生关系亟待重构的当下,传统师徒关系的合理内核应该传承,但也应该迎合时代要求进行革新。

受一些不良风气影响,今日大学校园已非充满书香的“象牙塔”,师生交往动机和行为的功利性与庸俗性愈发凸显。一些教师忙于科研、社会兼职,对于教学工作投入不足;一些教师为了获得较好的评教结果,上课时取悦学生,不敢严格要求,对学生的发展与成长缺少真正的关怀与责任感。

不少学生选课也并非出于兴趣,只是为了轻松地拿到学分顺利毕业。一些给分高、课程难度小的“水课”便备受青睐。这些课经常“翘课”也不影响通过,课前背一背“重点”就可,很难与老师进行什么深度交流。

如今,95后早已占领大学校园,00后成了大学新生的主力军,他们的个性和自我意识极强,谈话、讲座等传统师生沟通形式,若不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就很难吸引他们。网络时代,学生善于利用网络平台获取信息,同时习惯用网络平台发表观点、解决问题,这也潜移默化地消解了他们与老师交流的欲望。

师生关系不仅是教学关系,也是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形成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走下讲台,走进学生生活,才能从教书变成真正的育人。

表面来看,大学师生关系似乎有渐行渐远的倾向,但实际上,学生对教师有更深的依赖,期盼着教师给予更多关注。作为在校大学生,我对未来同样存在诸多未知与恐惧。纷繁复杂的网络看似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建议,但信息过载的焦虑也随之产生。我经常希望向我信任、有充分依赖感的老师请教问题,得到他们的指点。

因而,大学师生关系的重构,重点不在课堂,在于课外。

这一代大学生不想做亦步亦趋的跟随者,他们需要在迷茫之时能够指点迷津的长者。学校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关注点、兴趣点,不仅笼统地举行各种教育会、交流会,更要通过咨询、专项指导等方式,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注重校内与校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带领学生走进乡村、企业,实现全方位育人。

现代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爱,就是化解大学师生难题的最佳良药。

吕京笏  来源:中国青年报

0

老师在教室里扫视一圈,眼神里流露出期盼。台下学生有的停下手里的笔,有的继续刷手机,有的抬下头又迅速把头埋下去。“没有人吗?答对了可以加平时分。”最近,有媒体描绘了这样一幅大学课堂屡见不鲜的场景。

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尚且如此艰难,课后更不必说。很多学生发现,除了上课,再没有机会见到任课教师。

教师和学生,本是一对亲密的矛盾体。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说过,“师生犹鱼,行动犹游泳,大鱼前导,小鱼尾随,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不求而至,不为而成”。这种“从游”关系,描述出教学活动中美妙的互动。

如今的大学师生缺乏交流,直接原因是:学生太多,老师管不过来。且不说一些公共基础课动辄一二百人,师生间交流机会极少;即使是几十人的小班,仅靠每周一两次课的时间,老师也很难与学生产生深度交流。与此同时,即便是不承担教学工作的专职辅导员,也常常力不从心、顾此失彼。

有人开始怀念师门传承、师生如父子的传统师徒关系。在大学师生关系亟待重构的当下,传统师徒关系的合理内核应该传承,但也应该迎合时代要求进行革新。

受一些不良风气影响,今日大学校园已非充满书香的“象牙塔”,师生交往动机和行为的功利性与庸俗性愈发凸显。一些教师忙于科研、社会兼职,对于教学工作投入不足;一些教师为了获得较好的评教结果,上课时取悦学生,不敢严格要求,对学生的发展与成长缺少真正的关怀与责任感。

不少学生选课也并非出于兴趣,只是为了轻松地拿到学分顺利毕业。一些给分高、课程难度小的“水课”便备受青睐。这些课经常“翘课”也不影响通过,课前背一背“重点”就可,很难与老师进行什么深度交流。

如今,95后早已占领大学校园,00后成了大学新生的主力军,他们的个性和自我意识极强,谈话、讲座等传统师生沟通形式,若不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就很难吸引他们。网络时代,学生善于利用网络平台获取信息,同时习惯用网络平台发表观点、解决问题,这也潜移默化地消解了他们与老师交流的欲望。

师生关系不仅是教学关系,也是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形成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走下讲台,走进学生生活,才能从教书变成真正的育人。

表面来看,大学师生关系似乎有渐行渐远的倾向,但实际上,学生对教师有更深的依赖,期盼着教师给予更多关注。作为在校大学生,我对未来同样存在诸多未知与恐惧。纷繁复杂的网络看似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建议,但信息过载的焦虑也随之产生。我经常希望向我信任、有充分依赖感的老师请教问题,得到他们的指点。

因而,大学师生关系的重构,重点不在课堂,在于课外。

这一代大学生不想做亦步亦趋的跟随者,他们需要在迷茫之时能够指点迷津的长者。学校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关注点、兴趣点,不仅笼统地举行各种教育会、交流会,更要通过咨询、专项指导等方式,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注重校内与校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带领学生走进乡村、企业,实现全方位育人。

现代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爱,就是化解大学师生难题的最佳良药。

吕京笏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