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首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蓝皮书》引关注

2019-12-12 09:10

原标题:全国司法行政系统首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蓝皮书》引关注

“预青蓝皮书”里的“上海经验”

□ 本报记者   余东明

□ 本报见习记者 黄浩栋

近日,全国人大就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立法工作转赴上海调研。此前,由上海市司法局发布的全国司法行政系统首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引起调研组的关注。

据悉,《蓝皮书》全方位呈现了监狱、戒毒、社区矫正、社会帮教、法律援助、法治宣传、律师等上海司法行政系统“预青工作”的成果和经验,并就下一步工作作出顶层设计和目标规划。

“这是贯彻落实司法部‘一个统筹、四大职能’全新工作布局,积极推进平安上海、法治上海建设的重要实践。”上海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陆卫东说,“预青工作”最大的特点是面广点散,很难形成工作闭环,而司法行政系统肩负着问题青少年的监管、教育、改造和帮扶重任,具有得天独厚的工作优势,通过统筹兼顾、形成合力,可以较好地给“预青工作”打上一个闭环扣,以提升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工作效能。

统筹多部门形成合力

预青工作打上闭环扣

今年5月,由上海市预防青少年犯罪帮教中心主办的2019年“爱心圆梦暖我心”家庭教育系列巡讲活动在上海高境强制隔离戒毒所正式启动。

该教育巡讲活动将为上海市的6所监狱和戒毒所近4000多人提供情绪管理、家庭关系、亲子关系等方面的专业帮助和指导,以帮助服刑人员和戒毒人员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家庭教育观念,更好地提升和修复亲子关系。据悉,这种内部多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将成为今后上海司法行政系统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常态工作方式。

为此,《蓝皮书》指出,市司法局将建立上海司法行政系统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项目办公室,由市司法局下属市预防青少年犯罪帮教中心负责日常运行,项目办公室负责司法行政系统内部门、机构之间的统筹协调,收集特定对象的实际需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对项目措施的进度实施跟踪督促。

“‘预青工作’的很多领域尚未形成合力,影响效能。”帮教中心负责人告诉《法制日报》记者,“《蓝皮书》提出今后将进一步整合内部资源,确定由帮教中心统一协调、统一指挥,由此确立统一的工作方向,确保有劲往一处使的工作局面。”

据了解,帮教中心将通过调研、座谈等形式,收集社会需求,发挥好统筹指挥系统内各部门的主要职能,为“预青工作”定好下一阶段的目标。

“这次《蓝皮书》将内部整合、统筹兼顾作为重点,力求形成项目化运作,从过去的‘游击战’转为‘集团战’,避免散、乱、弱等现象,形成新的聚能效应。”上海市司法局监狱戒毒指导处处长蒋毅说。

蓝皮书固化多年经验

建立预青工作新机制

“我当初不应该这么冲动地离婚,而且还忽视了你的感受,爸爸对不起你……”不久前,在上海市未成年犯管教所接见室内,上演了许先生向正在服刑的儿子小凡(化名)低头认错的一幕。

许先生在两年前与妻子离婚,带着儿子再婚,虽然新的家庭条件优渥,但是由于忙于工作,父子间缺少交流,小凡感觉受到排斥,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起初,许先生对儿子的犯罪并不理解,也未意识到家庭环境存在的问题。后来,他参加了未管所举办的“家庭课堂”,才明白了其中缘由。

“近十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研究未成年犯罪的各种形态、内外成因,以及各种对策。这些经验在这次《蓝皮书》中得以固化。”上海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副所长韦振中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就像家庭课堂,我们利用接见前的30分钟对家长进行辅导,帮助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据悉,《蓝皮书》在对上海司法行政系统多年来形成的工作经验进行固化的同时,也提出了建立司法行政系统开展“预青工作”的新机制。

《蓝皮书》指出,家庭因素和居住地环境是导致未成年犯罪的两大主要因素,今后要同时以青少年和成年人为研究帮扶对象,对不同层面的群体进行帮助,不仅做好对未成年人服刑人员的改造、帮教、宣传工作,也涉及对特殊身份家长子女的辅助帮助,以及对普通家长在家庭教育上的指导和支持。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蓝皮书》指出,要充分发挥青少年警示基地的作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积极承担社会法制教育的角色。

《蓝皮书》发布当天,上海市未成年犯管教所、上海市夏阳强制隔离戒毒所、杨浦区社区矫正中心三家单位被授予“上海司法行政系统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警示基地”,开放教学展览,允许社会组织通过12348热线预约参观。

同时,司法行政系统还积极组织队伍“走出去”,据帮教中心介绍,上海还将于今年12月下旬组织成立“预青服务团”,由30多名公检法司专家、律师、法律基层工作者、政法专业教授组成。届时,这支服务团将走进社区、校园、企业,进行专业的普法宣传。

与社会组织加强联系

引导青少年融入社会

今年6月14日,父亲节来临之际,正在宝山监狱服刑的王某收到了他一生中最珍贵的礼物——监狱安排他见到了自己从未谋面的亲生女儿小轩(化名)。

“爸爸,我爱你。”话音刚落,父女二人抱头痛哭,撕心裂肺。

王某入狱时,女儿尚未出世,孩子出生后不,他的女友(孩子母亲)也因罪获刑,女儿从此失去音讯。宝山监狱通过多方努力,终于获知孩子已回到原籍,并在当地的太阳村儿童救助中心生活。

为此,监狱与救助中心多次协商沟通,最终在志愿者的陪同下,有了开头父女相见的一幕。

宝山监狱表示,特殊人员子女的安置和帮扶是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社会组织在为特殊人员子女提供健康成长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次发布的《蓝皮书》首次对上海司法行政系统“预青工作”作了整体规划,与社会组织加强联系也是进一步完善“预青工作”的重点之一。《蓝皮书》在工作发展规划中指出,要加强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与积极合作,引导青少年服刑人员更好融入社会,教育社会青少年遵守法律,提升法治信仰。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上海市司法局为司法行政系统“预青工作”项目设计的统一形象标志是一双托起太阳的手,其中一只手象征着司法行政机关,另一只手象征着社会各界的共同力量。这意味着“预青工作”需要内外兼顾,形成全社会资源的进一步整合,提升“预青工作”实效。

5月23日,上海市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举行了“追梦的力量”——上海市第九届“爱的黄丝带”社会帮教活动月启动仪式。作为一家非营利性质的社会团体,市帮教协会九年来与市社区矫正管理局、区司法局合作开展关爱行动130多场,对4000多名未成年子女发放爱心资助款146万余元人民币。

“《蓝皮书》既是对全系统‘预青工作’的有效梳理和科学总结,也是对今后工作的重新部署和统筹规划,从而为‘预青工作’提供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经验’,打响‘预青工作’的‘上海品牌’,也为正在谋划制定的《上海市预防青少年犯罪若干规定》提供更多的实践依据,更好地服务于全市‘预青工作’大局。”上海市司法局党委副书记刘卫萍说。

0

原标题:全国司法行政系统首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蓝皮书》引关注

“预青蓝皮书”里的“上海经验”

□ 本报记者   余东明

□ 本报见习记者 黄浩栋

近日,全国人大就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立法工作转赴上海调研。此前,由上海市司法局发布的全国司法行政系统首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引起调研组的关注。

据悉,《蓝皮书》全方位呈现了监狱、戒毒、社区矫正、社会帮教、法律援助、法治宣传、律师等上海司法行政系统“预青工作”的成果和经验,并就下一步工作作出顶层设计和目标规划。

“这是贯彻落实司法部‘一个统筹、四大职能’全新工作布局,积极推进平安上海、法治上海建设的重要实践。”上海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陆卫东说,“预青工作”最大的特点是面广点散,很难形成工作闭环,而司法行政系统肩负着问题青少年的监管、教育、改造和帮扶重任,具有得天独厚的工作优势,通过统筹兼顾、形成合力,可以较好地给“预青工作”打上一个闭环扣,以提升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工作效能。

统筹多部门形成合力

预青工作打上闭环扣

今年5月,由上海市预防青少年犯罪帮教中心主办的2019年“爱心圆梦暖我心”家庭教育系列巡讲活动在上海高境强制隔离戒毒所正式启动。

该教育巡讲活动将为上海市的6所监狱和戒毒所近4000多人提供情绪管理、家庭关系、亲子关系等方面的专业帮助和指导,以帮助服刑人员和戒毒人员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家庭教育观念,更好地提升和修复亲子关系。据悉,这种内部多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将成为今后上海司法行政系统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常态工作方式。

为此,《蓝皮书》指出,市司法局将建立上海司法行政系统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项目办公室,由市司法局下属市预防青少年犯罪帮教中心负责日常运行,项目办公室负责司法行政系统内部门、机构之间的统筹协调,收集特定对象的实际需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对项目措施的进度实施跟踪督促。

“‘预青工作’的很多领域尚未形成合力,影响效能。”帮教中心负责人告诉《法制日报》记者,“《蓝皮书》提出今后将进一步整合内部资源,确定由帮教中心统一协调、统一指挥,由此确立统一的工作方向,确保有劲往一处使的工作局面。”

据了解,帮教中心将通过调研、座谈等形式,收集社会需求,发挥好统筹指挥系统内各部门的主要职能,为“预青工作”定好下一阶段的目标。

“这次《蓝皮书》将内部整合、统筹兼顾作为重点,力求形成项目化运作,从过去的‘游击战’转为‘集团战’,避免散、乱、弱等现象,形成新的聚能效应。”上海市司法局监狱戒毒指导处处长蒋毅说。

蓝皮书固化多年经验

建立预青工作新机制

“我当初不应该这么冲动地离婚,而且还忽视了你的感受,爸爸对不起你……”不久前,在上海市未成年犯管教所接见室内,上演了许先生向正在服刑的儿子小凡(化名)低头认错的一幕。

许先生在两年前与妻子离婚,带着儿子再婚,虽然新的家庭条件优渥,但是由于忙于工作,父子间缺少交流,小凡感觉受到排斥,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起初,许先生对儿子的犯罪并不理解,也未意识到家庭环境存在的问题。后来,他参加了未管所举办的“家庭课堂”,才明白了其中缘由。

“近十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研究未成年犯罪的各种形态、内外成因,以及各种对策。这些经验在这次《蓝皮书》中得以固化。”上海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副所长韦振中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就像家庭课堂,我们利用接见前的30分钟对家长进行辅导,帮助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据悉,《蓝皮书》在对上海司法行政系统多年来形成的工作经验进行固化的同时,也提出了建立司法行政系统开展“预青工作”的新机制。

《蓝皮书》指出,家庭因素和居住地环境是导致未成年犯罪的两大主要因素,今后要同时以青少年和成年人为研究帮扶对象,对不同层面的群体进行帮助,不仅做好对未成年人服刑人员的改造、帮教、宣传工作,也涉及对特殊身份家长子女的辅助帮助,以及对普通家长在家庭教育上的指导和支持。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蓝皮书》指出,要充分发挥青少年警示基地的作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积极承担社会法制教育的角色。

《蓝皮书》发布当天,上海市未成年犯管教所、上海市夏阳强制隔离戒毒所、杨浦区社区矫正中心三家单位被授予“上海司法行政系统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警示基地”,开放教学展览,允许社会组织通过12348热线预约参观。

同时,司法行政系统还积极组织队伍“走出去”,据帮教中心介绍,上海还将于今年12月下旬组织成立“预青服务团”,由30多名公检法司专家、律师、法律基层工作者、政法专业教授组成。届时,这支服务团将走进社区、校园、企业,进行专业的普法宣传。

与社会组织加强联系

引导青少年融入社会

今年6月14日,父亲节来临之际,正在宝山监狱服刑的王某收到了他一生中最珍贵的礼物——监狱安排他见到了自己从未谋面的亲生女儿小轩(化名)。

“爸爸,我爱你。”话音刚落,父女二人抱头痛哭,撕心裂肺。

王某入狱时,女儿尚未出世,孩子出生后不,他的女友(孩子母亲)也因罪获刑,女儿从此失去音讯。宝山监狱通过多方努力,终于获知孩子已回到原籍,并在当地的太阳村儿童救助中心生活。

为此,监狱与救助中心多次协商沟通,最终在志愿者的陪同下,有了开头父女相见的一幕。

宝山监狱表示,特殊人员子女的安置和帮扶是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社会组织在为特殊人员子女提供健康成长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次发布的《蓝皮书》首次对上海司法行政系统“预青工作”作了整体规划,与社会组织加强联系也是进一步完善“预青工作”的重点之一。《蓝皮书》在工作发展规划中指出,要加强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与积极合作,引导青少年服刑人员更好融入社会,教育社会青少年遵守法律,提升法治信仰。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上海市司法局为司法行政系统“预青工作”项目设计的统一形象标志是一双托起太阳的手,其中一只手象征着司法行政机关,另一只手象征着社会各界的共同力量。这意味着“预青工作”需要内外兼顾,形成全社会资源的进一步整合,提升“预青工作”实效。

5月23日,上海市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举行了“追梦的力量”——上海市第九届“爱的黄丝带”社会帮教活动月启动仪式。作为一家非营利性质的社会团体,市帮教协会九年来与市社区矫正管理局、区司法局合作开展关爱行动130多场,对4000多名未成年子女发放爱心资助款146万余元人民币。

“《蓝皮书》既是对全系统‘预青工作’的有效梳理和科学总结,也是对今后工作的重新部署和统筹规划,从而为‘预青工作’提供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经验’,打响‘预青工作’的‘上海品牌’,也为正在谋划制定的《上海市预防青少年犯罪若干规定》提供更多的实践依据,更好地服务于全市‘预青工作’大局。”上海市司法局党委副书记刘卫萍说。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