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校长智库”邀约,就“双减”政策出台,结合乡村学校质量提升,从下面几个方面谈了自身体会。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提出要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建成教育强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高质量的教育必须是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和成长规律的教育,是遵循教育规律的教育,是摈弃“唯分数、唯升学”的教育。目前,我们所谓的“高质量”教育是高分数、高升学的教育,而“高分数、高升学”的教育价值取向必然会出现“短视化、功利化”的教育,必然会出现“重复补、超前补”和“重复练、超前练”这样不科学的“恶补”和“恶练”。必然是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必然会对教育生态带来严重的破坏。
作为学校,应该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构建者和创造者,应该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新时代使命。学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校管理者必须转变过去那种“唯分数、唯升学”的教育观念,摈弃那种通过增加时间和作业量来提高学生分数和学校升学率的质量管理。校长和教师要通过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学习自身动力。从“被动”转向“主动”,从“重复练”转向“科学练”,从“教师的知识单向传授”转向“学生的知识自主构建”。目前,我们乡村学校应该从乡村的教育环境、学生学习兴趣、课程的开设、课堂教学、特色发展等方面为抓手来贯彻“双减”的落实。教育环境是引导家长改变片面的教育观念,营造相信学校和相信教师的社会氛围。通过帮助学生树立理想、明确目标、发展特长、养成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实践课程和拓展课程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实现深度学习。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打造高效课堂,杜绝“重复讲、反复练”课堂。走“差异化、个性化、特色化”乡村教育发展之路。
面对《意见》中“双减”,结合前期的“五项管理”,学校要立即制定“双减”方案。加强对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的管理,作业总量学校要科学控制,作业时间已有明确要求。加强对教辅资料的管理,政府要加强对教辅资料的监管,明确教辅资料的发行数量,学校要对教辅资料的使用范围进行管理,家长要杜绝给孩子另加教辅资料。通过高效课堂教学使教师“应教尽教”, 学生“应学尽学”,通过差异化作业辅导和个性化的社团活动使学生在校内完成知识的巩固、拓展,兴趣的培养和特长的发展。
对于乡村学校过去提高办学质量的方法比较单一,又因为社会、家长往往通过分数、升学率来评价学校和教师,所以,校长和教师为了短期提高分数和升学率,常采用“学校苦管、教师苦教、家长苦压、学生苦学”的方法来加强学生时间和作业管理。通过加班加点和反复训练使在学生基础比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的情况下分数暂时可能领先,但这种教学方法违背了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组织的课后辅导和寒暑假托管服务,可以满足家长的需求,通过差异化课后辅导使学生在校内完成一些巩固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通过个性化的社团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长的发展。使教育教学得以延伸,维护了良好的教学秩序,避免家长通过课外学科培训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学校要努力提升课后服务水平,要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制订计划,明确目标,安排内容(线上和线下),落实落细课后服务各项工作。在作业上使“学困生”和“优质生”得到分层次辅导,在特色上使有不同兴趣和个性特质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提供课后服务的教师对课后服务的质量的提升有很重要的影响,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可以是本校教师,外校优秀教师,高校学生,专业人员,能工巧匠和志愿者,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参与课后服务和寒暑假托管服务。
在当前情况下,加强对违背教育规律、扰乱教育秩序、破坏教育生态的课外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和整顿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及时的。在提高分数和提高升学率的教育中,很多学科培训机构是充当“帮手”。在规范课外教育培训机构后,我们的学校必须把课程开好、开足,要学生“应学尽学”,要教师“应教尽教”,使学生“学好学足”。通过高效课堂、差异化作业辅导和个性化社团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双减”工作,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协同、统筹推进、系统治理。政府要负责政策和决策的制定和推动,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要做政策和决策的执行者和践行者。家庭和社会要做政策和决策的支持者和维护者。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家长要在孩子人格形成、情感陪护、习惯养成等方面担起教育责任,学校要在学生的学业发展、品德发展、素质提升等方面担起教育职责,全社会要信任教育、信任学校、信任教师,维护良好的教育秩序和创造美好的教育生态。
(陈良俊 合肥市陈良俊乡村名校长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