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家校心理共育系列文章(四)“ 你们离婚算了”——父母关系对孩子的成长有多重要

2021-01-29 15:41

刚刚过去的2020年,我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考验,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不仅冲击着身体健康,更冲击着家庭关系。居家隔离放大了家庭关系中平时被隐藏的很多问题,从而产生了多少亲子冲突、夫妻矛盾,酿成了多少悲剧!

“我每次回家开门前,都会趴在门上听里面有没有吵架的声音:没有,太好了!松一口气;有,进家就开始收拾——我爸摔了一地的东西要打扫吧?我妈气得犯病了,我要陪她上医院,有时怕来不及要打120。我爸刚和她吵完架,也不可能送我妈去医院,是不是?我真担心我妹妹,才几岁,真怕我爸我妈这样下去,会给她留下童年阴影。”一个高三的男生,冷静的说着这些话,有着十七八岁男生少有的老成和疲惫。他频繁的走进咨询室的原因,是在家里得不到温暖和平静,不断的在外面找能安慰和支持他的女孩,为此他非常烦恼。

“我真不想回家!我妈整天在我耳边说,我爸这不好那不好。但她都是为了我,不得不和我爸在一起凑合过日子。搞得我都成了罪人。我才不要背这个锅呢!他们俩结婚就是个错误,我真想说你们离婚算了!”而我听到的最恐怖的事情是:爸爸家暴,把妈妈打倒在地后拽着妈妈在小区的地上拖,孩子疯了一样哭着喊着都拦不住!

家庭中第一重要的关系就是夫妻关系。夫妻关系和谐了、稳定了,才能更好的承担起父母的责任。父母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了,孩子才能安心的做自己,发展自己。因为家庭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孩子对家庭有天然的忠诚。小时候孩子多崇拜父母啊!父母是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爸爸是家里的天,妈妈像坚实的大地,如果父母常年吵架、冷战,对幼小的孩子来说就像天塌了、地震了,他们会无所适从,本能的认为都是自己不好、不乖,父母才会吵架。听本应相亲相爱的两个人之间互相攻击,成为父母发泄情绪的垃圾桶,被迫成为为父母操心的“小大人”,夹在父母中间两头为难。这对于小小年纪的孩子来说,是多么大的伤害啊!

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父母当着小孩子的面吵架,不加控制的发脾气,就像在孩子面前脱光了衣服,这显然是不合适的。但夫妻过日子,争争吵吵在所难免。那怎么样才能不伤到孩子呢?印象中特别深的是,听说一对教外语的教师夫妻吵架,一个在纸上用英语写下对对方的愤怒,另一个用俄语在纸上骂,虽然彼此看不懂,但气也出了,又没伤到孩子,甚至都没伤到夫妻情分,真是奇葩的吵架,令人叫绝!当然,这样的吵架可遇不可求,毕竟分别掌握一门外语的夫妻还是太少太少了。但不当孩子的面吵架,这还是可以做到的。

生活在父母不和的家庭里的孩子再大一些以后,往往不愿回家,在外寻找寄托。早恋、沉迷游戏,有的惹是生非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成人之后他们可能对成家心存恐惧,迟迟不敢走进婚姻里。有一个父亲深深的为女儿焦虑:大学都快毕业了,从来不谈男朋友不说,还说要一辈子独身。我问这位父亲和孩子妈妈的关系怎么样?父亲的脸色一下子黯淡了下来,沉默了好久,说他和孩子的妈妈根本谈不到一块,婚姻早就名存实亡。只是没想到会对孩子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一位妈妈对孩子爸爸极度失望,她告诉自己的孩子:“天下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她可能只是一句气话,但对女儿来说,如果天下一半的人都不能信任,她对这个世界的安全感该如何建立呢?更别说以后和一个男人建立亲密关系了。而男孩如果没有了父亲的榜样作用,失去了对男性的性别认同,他可能会形成同性恋倾向。这恐怕是现在因为同性恋来咨询的学生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

哈佛大学有一项长达75年的“幸福感”研究表明:良好的关系能让人们维持快乐和健康。既然良好的关系能提升人的幸福感,亲密关系更能提升人们的快乐和健康指数,那么,为人父母能做的首先是尽量营造良好的夫妻关系。当好孩子快乐和健康的人生榜样。心理学家发现,与婚姻、幸福感有密切关系的特质是“亲和性”。善解人意、热情周到、友好大方、乐于助人的人是婚姻中的理想爱人。《小欢喜》中的方圆就是亲和性得分比较高的人,虽然妻子脾气比较急躁,他却用体贴、宽容、理解、支持,使得夫妻关系相当融洽。沟通艺术是夫妻之间维持长期关系和保持幸福的重要因素。温馨、体贴、平静的沟通,对对方情感需求的关心、迎合,更容易让婚姻长久。而敏感多疑、情绪不稳定、有强烈的不安全的神经质性格,则是婚姻关系中最大的“性格杀手”。

夫妻间不要苛求对方,希望伴侣满足自己的所有期待:漂亮、帅气、有钱、温柔、大度、会做家务、教子有方等等等等。人无完人,我们自己身上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却像手电筒一样,只照着对方的缺点,指责、批评,希望改造对方,让他(她)成为自己希望的样子。岂不是“己所不欲却施于人”?有一个离了婚的朋友感慨的说:“那时候太年轻了,要是放到现在就不会离婚了:谁没缺点?很多时候其实是自己的问题。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研究发现:夫妻在谈话中积极词语和消极词语比例低于2.9:1,那就意味着两个人快要离婚了。要想获得关系紧密和充满爱的婚姻,这一比例就要达到5:1,总是轻视、挑剔、批评伴侣,忽视伴侣优点和情感需求的人,已经为婚姻失败留下了隐患。放过了对伴侣的苛求,其实也是放过了自己。想想当年自己怎么喜欢上的他(她),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还有的妈妈在孩子出生之后,所有的生活重心全部都放在孩子身上,忽略了丈夫的感受。我们一定要记住,在家庭系统中,夫妻关系是比亲子关系更重要的关系。一定要给夫妻之间的交流留一些时间。《爱的五种语言》介绍了爱有五种语言:赞美的话,身体的接触,接收礼物,精心时刻,服务的行动。找到并经常给到伴侣偏爱的爱的语言,夫妻关系的质量会大大提高的。毕竟,我们结婚不仅仅是过日子,更是为了得到幸福的,是不是?否则我们一个人过得好好的,为什么要结婚呢?隔一段时间,可以请父母或其他放心的人照顾一下孩子,夫妻俩出去看场电影、吃个饭,过过久违的二人世界。可能有的家长有负罪感,觉得这样太自私。就像飞机上遇到紧急情况要先给自己带上氧气罩一样,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的照顾好孩子。用更高的质量的陪伴给到孩子,比你整天在他们身边,却一身的怨气要好得多。

但是,如果实在实在过不到一起去,冷静考虑后,是可以及时“止损”、好合好散的。心理学的研究也证明,高冲突的关系对我们的健康有负面影响。也就是说,争执不断的婚姻,可能还不如离婚更有利于健康。很多父母担心离婚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创伤。的确有这方面的问题。比如离了婚的妈妈一个人带孩子,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怕别人说自己不会教育孩子、耽误了孩子,对孩子严格要求甚至苛求,造成了孩子的很多心理问题。像《小欢喜》中的宋倩,为了孩子辞了公办教师的工作,生活的重心全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内疚、压抑,不堪重负,甚至一度要放弃生命。还有的父母离婚后再婚,都忙不上孩子,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孩子觉得活在孤岛里,非常的孤独痛苦。也有爸爸再婚后为了兼顾孩子的教育,干脆在孩子住的地方装上摄像头,全程监控。搞得孩子都要崩溃了,整天想的就是怎么摆脱爸爸的控制,根本没心思学习。家庭的能量都消耗在控制与反控制上,这是多大的浪费!

但这并不是离婚带来的必然后果。不做夫妻,但依然可以做好的父母。我们也见过很多离婚的父母带着的身心健康的孩子。有一对夫妻离婚后,父亲积极修复当时夫妻争吵时给孩子带来的伤害,经常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和孩子谈心,买孩子需要的东西;母亲积极追求自己的事业和幸福,肯定孩子的闪光点,鼓励孩子去发展自己的优势智能,做好人生规划。孩子自信、阳光,吸取父母身上的优点,既能很好的发展自己,又能对父母的人生选择表示理解并用实际行动支持。

茫茫人海中,两个人相遇并走到一起不容易。古人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如果有这个缘分,让我们做一对好夫妻,再做好父母。如果实在是夫妻缘分已尽,那就让我们做一对合格的父母吧。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血浓于水,在孩子的生命中,我们做父母的永远不该缺席! ( 李玲 )

0

刚刚过去的2020年,我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考验,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不仅冲击着身体健康,更冲击着家庭关系。居家隔离放大了家庭关系中平时被隐藏的很多问题,从而产生了多少亲子冲突、夫妻矛盾,酿成了多少悲剧!

“我每次回家开门前,都会趴在门上听里面有没有吵架的声音:没有,太好了!松一口气;有,进家就开始收拾——我爸摔了一地的东西要打扫吧?我妈气得犯病了,我要陪她上医院,有时怕来不及要打120。我爸刚和她吵完架,也不可能送我妈去医院,是不是?我真担心我妹妹,才几岁,真怕我爸我妈这样下去,会给她留下童年阴影。”一个高三的男生,冷静的说着这些话,有着十七八岁男生少有的老成和疲惫。他频繁的走进咨询室的原因,是在家里得不到温暖和平静,不断的在外面找能安慰和支持他的女孩,为此他非常烦恼。

“我真不想回家!我妈整天在我耳边说,我爸这不好那不好。但她都是为了我,不得不和我爸在一起凑合过日子。搞得我都成了罪人。我才不要背这个锅呢!他们俩结婚就是个错误,我真想说你们离婚算了!”而我听到的最恐怖的事情是:爸爸家暴,把妈妈打倒在地后拽着妈妈在小区的地上拖,孩子疯了一样哭着喊着都拦不住!

家庭中第一重要的关系就是夫妻关系。夫妻关系和谐了、稳定了,才能更好的承担起父母的责任。父母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了,孩子才能安心的做自己,发展自己。因为家庭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孩子对家庭有天然的忠诚。小时候孩子多崇拜父母啊!父母是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爸爸是家里的天,妈妈像坚实的大地,如果父母常年吵架、冷战,对幼小的孩子来说就像天塌了、地震了,他们会无所适从,本能的认为都是自己不好、不乖,父母才会吵架。听本应相亲相爱的两个人之间互相攻击,成为父母发泄情绪的垃圾桶,被迫成为为父母操心的“小大人”,夹在父母中间两头为难。这对于小小年纪的孩子来说,是多么大的伤害啊!

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父母当着小孩子的面吵架,不加控制的发脾气,就像在孩子面前脱光了衣服,这显然是不合适的。但夫妻过日子,争争吵吵在所难免。那怎么样才能不伤到孩子呢?印象中特别深的是,听说一对教外语的教师夫妻吵架,一个在纸上用英语写下对对方的愤怒,另一个用俄语在纸上骂,虽然彼此看不懂,但气也出了,又没伤到孩子,甚至都没伤到夫妻情分,真是奇葩的吵架,令人叫绝!当然,这样的吵架可遇不可求,毕竟分别掌握一门外语的夫妻还是太少太少了。但不当孩子的面吵架,这还是可以做到的。

生活在父母不和的家庭里的孩子再大一些以后,往往不愿回家,在外寻找寄托。早恋、沉迷游戏,有的惹是生非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成人之后他们可能对成家心存恐惧,迟迟不敢走进婚姻里。有一个父亲深深的为女儿焦虑:大学都快毕业了,从来不谈男朋友不说,还说要一辈子独身。我问这位父亲和孩子妈妈的关系怎么样?父亲的脸色一下子黯淡了下来,沉默了好久,说他和孩子的妈妈根本谈不到一块,婚姻早就名存实亡。只是没想到会对孩子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一位妈妈对孩子爸爸极度失望,她告诉自己的孩子:“天下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她可能只是一句气话,但对女儿来说,如果天下一半的人都不能信任,她对这个世界的安全感该如何建立呢?更别说以后和一个男人建立亲密关系了。而男孩如果没有了父亲的榜样作用,失去了对男性的性别认同,他可能会形成同性恋倾向。这恐怕是现在因为同性恋来咨询的学生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

哈佛大学有一项长达75年的“幸福感”研究表明:良好的关系能让人们维持快乐和健康。既然良好的关系能提升人的幸福感,亲密关系更能提升人们的快乐和健康指数,那么,为人父母能做的首先是尽量营造良好的夫妻关系。当好孩子快乐和健康的人生榜样。心理学家发现,与婚姻、幸福感有密切关系的特质是“亲和性”。善解人意、热情周到、友好大方、乐于助人的人是婚姻中的理想爱人。《小欢喜》中的方圆就是亲和性得分比较高的人,虽然妻子脾气比较急躁,他却用体贴、宽容、理解、支持,使得夫妻关系相当融洽。沟通艺术是夫妻之间维持长期关系和保持幸福的重要因素。温馨、体贴、平静的沟通,对对方情感需求的关心、迎合,更容易让婚姻长久。而敏感多疑、情绪不稳定、有强烈的不安全的神经质性格,则是婚姻关系中最大的“性格杀手”。

夫妻间不要苛求对方,希望伴侣满足自己的所有期待:漂亮、帅气、有钱、温柔、大度、会做家务、教子有方等等等等。人无完人,我们自己身上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却像手电筒一样,只照着对方的缺点,指责、批评,希望改造对方,让他(她)成为自己希望的样子。岂不是“己所不欲却施于人”?有一个离了婚的朋友感慨的说:“那时候太年轻了,要是放到现在就不会离婚了:谁没缺点?很多时候其实是自己的问题。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研究发现:夫妻在谈话中积极词语和消极词语比例低于2.9:1,那就意味着两个人快要离婚了。要想获得关系紧密和充满爱的婚姻,这一比例就要达到5:1,总是轻视、挑剔、批评伴侣,忽视伴侣优点和情感需求的人,已经为婚姻失败留下了隐患。放过了对伴侣的苛求,其实也是放过了自己。想想当年自己怎么喜欢上的他(她),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还有的妈妈在孩子出生之后,所有的生活重心全部都放在孩子身上,忽略了丈夫的感受。我们一定要记住,在家庭系统中,夫妻关系是比亲子关系更重要的关系。一定要给夫妻之间的交流留一些时间。《爱的五种语言》介绍了爱有五种语言:赞美的话,身体的接触,接收礼物,精心时刻,服务的行动。找到并经常给到伴侣偏爱的爱的语言,夫妻关系的质量会大大提高的。毕竟,我们结婚不仅仅是过日子,更是为了得到幸福的,是不是?否则我们一个人过得好好的,为什么要结婚呢?隔一段时间,可以请父母或其他放心的人照顾一下孩子,夫妻俩出去看场电影、吃个饭,过过久违的二人世界。可能有的家长有负罪感,觉得这样太自私。就像飞机上遇到紧急情况要先给自己带上氧气罩一样,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的照顾好孩子。用更高的质量的陪伴给到孩子,比你整天在他们身边,却一身的怨气要好得多。

但是,如果实在实在过不到一起去,冷静考虑后,是可以及时“止损”、好合好散的。心理学的研究也证明,高冲突的关系对我们的健康有负面影响。也就是说,争执不断的婚姻,可能还不如离婚更有利于健康。很多父母担心离婚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创伤。的确有这方面的问题。比如离了婚的妈妈一个人带孩子,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怕别人说自己不会教育孩子、耽误了孩子,对孩子严格要求甚至苛求,造成了孩子的很多心理问题。像《小欢喜》中的宋倩,为了孩子辞了公办教师的工作,生活的重心全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内疚、压抑,不堪重负,甚至一度要放弃生命。还有的父母离婚后再婚,都忙不上孩子,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孩子觉得活在孤岛里,非常的孤独痛苦。也有爸爸再婚后为了兼顾孩子的教育,干脆在孩子住的地方装上摄像头,全程监控。搞得孩子都要崩溃了,整天想的就是怎么摆脱爸爸的控制,根本没心思学习。家庭的能量都消耗在控制与反控制上,这是多大的浪费!

但这并不是离婚带来的必然后果。不做夫妻,但依然可以做好的父母。我们也见过很多离婚的父母带着的身心健康的孩子。有一对夫妻离婚后,父亲积极修复当时夫妻争吵时给孩子带来的伤害,经常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和孩子谈心,买孩子需要的东西;母亲积极追求自己的事业和幸福,肯定孩子的闪光点,鼓励孩子去发展自己的优势智能,做好人生规划。孩子自信、阳光,吸取父母身上的优点,既能很好的发展自己,又能对父母的人生选择表示理解并用实际行动支持。

茫茫人海中,两个人相遇并走到一起不容易。古人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如果有这个缘分,让我们做一对好夫妻,再做好父母。如果实在是夫妻缘分已尽,那就让我们做一对合格的父母吧。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血浓于水,在孩子的生命中,我们做父母的永远不该缺席! ( 李玲 )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