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一出,许多考生和家长就开始做高考填报志愿的前期准备了。填报志愿时,会遇到许多专业名词:调档比例、专业级差、退档……弄清这些录取规则才能让填报志愿更加稳妥。那么,如何让手中的招生章程物尽其用,发挥最大效用呢?
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提醒考生和家长,一定注意区分招生简章和招生章程的区别。高校的招生简章和招生章程虽然两者只是一字之差,但却有很大差别。招生简章中的内容没有经过审核备案,不具备规范作用,只能作为报考时的一般参考资料,其重要性远不如招生章程。
在阅读高校招生章程时,除了看学校的性质层次、办学类型、收费标准、校区等信息外,考生还要认真阅读录取规则。其中包含了很多重要信息,如调档比例、退档情况、加分政策、单科成绩要求、专业级差、身体受限、外语语种、专业报考等具体要求。
不少考生家长误以为只要被高校提档,就一定会被录取,其实这是不对的。学校审阅档案后,少数考生档案会因各种原因被学校退回到省招办,即“退档”。教育部规定,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高校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20%以内,平行志愿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虽然目前大多数省份都已经实行平行志愿,但院校提档比例一般会超过100%。如考生不服从专业调剂,要注意退档的风险。
再比如,身体受限情况要仔细查看。一些院校根据学校(专业)的性质、特点,对考生身体素质、生理条件有补充规定。考生在报考时,应仔细阅读招生章程,注意这些身体条件的限制,以免出现因身体条件退档的情况。
还有哪些学校设有专业级差,级差是多少,也能够从招生章程中看到。部分高校在分配专业时规定了专业级差,专业级差是指录取非第一专业志愿考生时的分数差额。例如:某一学校规定专业级差为4分,学校在分配专业时,将第二专业志愿的考生成绩减去4分后,和第一专业志愿的考生一起排序确定专业。
虽然现在有部分大学已经取消了专业级差,但考生依然需要认真研读招生章程。弄清这些录取规则的含义,填报志愿时才能得心应手。(记者 聂静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