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1日至2月25日,合肥市行知小学开展“探寻节气文化 感受中华之美(系列一)——立春、雨水”主题周活动。
主题活动
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合肥市行知小学恒通校区由德育处副主任马敬和漕冲校区六(8)班郑惜文同学分别以“探寻节气文化 感受中华之美(系列一)——立春、雨水”为主题进行了国旗下讲话。他们详细讲述了中华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并号召同学们珍惜大好时光,以昂扬向上的面貌迎接每一天。
周二的少先队活动课上,各中队围绕本周主题认真开展主题队课,中队辅导员们为队员讲述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和雨水的相关习俗和知识,引导队员观看图片了解节气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2月24日,学校更是开展了以“探寻节气文化 感受中华之美(系列一)——立春、雨水”为主题的壁报展示活动。在班主任和学生们的精心设计下,各班的壁报都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
通过本次主题周活动,学生深刻了解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的魅力和习俗,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更是把一颗饱含传统情怀的种子播种进学生的内心,让其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中华传统二十四节气小知识
立春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是“四立”之一,反映着冬春季节的更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
立春,在自然界,最显著的特点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时至立春,在我国,北回归线(黄赤交角)及其以南一带,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扑面而来。而在以北大部分地区,只能是说进入春天的前奏,万物尚未复苏,还处于万物闭藏的冬天。对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来说,距北回归线(黄赤交角)越远,进入春天越迟。
雨水
雨水,是春季第二个节气。雨水和谷雨、小满、小雨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雨水节气标示着降雨开始,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进入雨水节气,我国北方地区阴寒未尽,一些地方仍下雪,尚未有春天气息;南方地区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
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2月18日至20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时节,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时至雨水节气,太阳的直射点也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了,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与冷空气相遇,形成降雨,但降雨量级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
图 文:张天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