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教育改革的鼓点,望江县实验学校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作业管理质量、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为目标,将双减政策落实到位,从指向全人发展目标导向来牵动学校内在变革,更好地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助力“双减”政策行稳致远的“减压线”,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问题的思考上,望江县实验学校以作业设计作为落实“双减”政策的着力点,在基于课程标准、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思维的基础上,打造教育新生态。
精选精编具有针对性、代表性、典型性和启发性的习题,减少机械性作业,开展了以“单元为整体”进行作业设计的学科作业优化改革,着重提高各学科作业质量。
分层设计作业,由学生自主选择相应层级的作业,这样不同水平的孩子都能得到发展,都有不同的收获,并且作业形式多样,除了书面作业以外,还设置了如课外阅读、对话、观察、访谈、操作实验等阶段性、探究性、实践性的“软性”作业。
健全作业管理机制,教导处做好作业统筹管理,备课组每周研讨作业内容,班级调控各学科作业量,把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真正落到实处。
要提高作业质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关键。为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望江县实验学校以传统的毕业班视导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新进教师的亮相课等常规教研活动为切入点,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对教师提出改进性建议,从细微处关注教师成长与进步,通过教学诊断方式夯实常规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通过对预习单、学习单的使用和创新学习评价,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共同交流分享,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展现出“生命的狂欢”,正如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中提出: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以开展师徒结对、组织城乡联合体建设送教下乡交流活动、微专题研究以及课题申报的形式,提升教师业务素养。最后以整校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智慧课堂为契机,提升教师信息化能力,促进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打造智慧校园。
“课后服务”是落实“双减”政策的有效途径,望江县实验学校灵活运用这一时间,与日常课堂教学结合,进行整体性设计安排,在完成学科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不断地丰富课后服务的内容,增强课后服务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开设了午间阅读、室内课桌操、篮球、足球、花样跳绳、创意美术、舞蹈、竖笛、少儿编程等个性化课程,充分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让学生快乐学习,全面发展,让校园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此外,为有效落实新课标中关于“弘扬民族文化精髓,加强学生民族文化底蕴”的要求,激发学生乐于阅读,多背诵古诗文的兴趣,学校还开展了古诗文考级活动,让孩子们在诗书雅乐的环境中成长,用经典诗文为儿童生命奠基,以传统文化为学生的人生润色。
为贯彻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精神,该校积极探索幼小科学衔接方式,严格遵照小学起始年级必须按国家课程标准坚持零起点教学的规定,小学一年级设置过渡性活动课程,注重做好幼小衔接。精心组织各种活动,为一年级新生做好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帮助他们适应小学生活,让他们喜欢上学,热爱学习,热爱劳动,快乐向上,乐于交往,从而形成良好的品格。
落实“双减”政策,改革评价方式,该校创新一二年级的评价方式——无纸笔测试,将“测评”从纸上延伸到游戏闯关中。教师根据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学内容设置各种各样的闯关游戏,对学生各种素养的形成进行全面评价,不用纸笔,没有试卷,一间间精心布置的闯关园,一张张精美的过关卡,激发了孩子们对闯关活动的极大兴趣。孩子们在设置的闯关情境中完成了一系列的游戏闯关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验收获,尽情享受收获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而“双减”政策的出台和落地,切实恢复了教育生态,将教育“主阵地”还给学校,将教育公平还给社会,让教育回归教育本质。落实“双减”,提质增效,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