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物生长之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这一源自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的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也是传统节日。
课程来源:
□我妈妈昨天给我买了青团,软软的,好好吃呀!
□我也最喜欢吃青团啦,它外面是绿色的,是用绿色的水和面粉做成的。
□绿色的水是什么呀?
□是艾草!我闻过,特别香!
□对,清明节快到了,我家也有艾草。
□清明节我爸爸要带我去扫墓呢!
……
于是一场关乎于”清明节”的讨论在同伴间展开。老师及时抓住教育契机,在双幼总园节日文化课程背景引领下,结合“清明节”这一节气及传统节日,从清明节的节气认知、节气色彩、节气食俗以及节气自然科学四方面开展系列活动,带领幼儿感受节日内涵与文化魅力。
篇章一:经典咏流传——诗情“花”意过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首广为传颂的古诗《清明》,字里行间鲜活生动,意境优美。大一班幼儿童声朗朗,感受到了清明前后天气的变化,回味无穷。
清明节起源于古代帝王的“墓祭”礼,民间也仿效帝王将相,在这一天祭祖扫墓,缅怀先烈,祭奠先人。菊花正是一种怀念的象征。孩子们折一支菊花来怀缅先祖,铭记英雄。如今疫情当下,也倡导广大家长朋友用居家追思、网络祭扫、书写寄语等文明简约的祭扫方式遥寄相思,共抗疫情!让清明节更加文明、更加绿色。
教师思考:传诵经典,传承文化。清明节不仅是追思已故亲人,更是缅怀革命先烈,铭记革命英雄的日子。幼儿通过手工制作菊花,进一步体会到了清明节送菊花的含义,表达了对先烈的浓浓敬意,懂得了怀念先祖,尊重长辈。
篇章二:陌上青青草——户外放风过清明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踏青的大好时光。受到疫情的影响,孩子们线上“云参观”了植物园百花齐放的美景,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还用画笔画出了自己心中的春天、眼中的清明。
现下虽不能外出游玩,幼儿园里的绿草茵茵和鸟语花香同样吸引着孩子。于是,他们便将踏青活动灵活“搬运”到户外环境中。孩子们在操场上搭建帐篷,品尝美食。花海里细嗅花香,捡拾花瓣。运动场上,奋力拔河,放飞风筝,尽享欢乐。
教师思考:春暖花开日,踏青正当时。孩子在幼儿园户外操场上发现了大自然的变化,开展了清明传统习俗游戏,没有因为疫情影响孩子们游玩的兴致,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同时,了解着清明节的习俗,在身心调适中感受着文化习俗的传承。
篇章三:艾草青青待采撷 正是青团应时节
清明节有寒食禁火,食冷食的习俗。而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青团了。青团也叫清明粿,由艾草榨汁和糯米面,红豆、蛋黄等做馅制成。初次认识艾草,孩子们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中多感官认识了艾草。品尝青团也是一种辞旧迎新的仪式,象征着新希望、新生命。瞧!他们吃的多开心。
教师思考:吃青团,承民俗,忆清明。孩子们在品味民族传统中,更加了解了清明节的民风民俗,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了底蕴丰厚的传统文化。
课程感悟: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一系列的清明节活动给孩子们带来了满满的体验感!孩子们在了解清明节相关的民俗和文化的基础上,感受着自然变化,感知天地时节以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二十四节气。
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从“幼儿园版”踏青灵感的生发,到活动的实施过程,发现了许多“哇”时刻,也发现着了不起的孩子们。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孩子们要去赴一场和春天的约会。追随孩子们的脚步,回归自然,继续推进节气课程的深入开展,共同发现自然文化的乐趣,发现了不起的儿童!
文字:张苹
照片:张苹 金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