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合肥市永红路小学与结对校长丰北城分校、长丰下塘中心校开展数学主题教研活动

2022-06-15 16:53

“好学存志远,向阳易逢春”。为贯彻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精神,落实“双减”政策下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6月10日下午,合肥市永红路小学与结对校永小长丰北城分校、长丰下塘中心校的数学老师们齐聚一堂,开展了“研读新课标 明确新航向”线上主题研讨活动。此次主题教研活动由贾文静老师主持。

活动首先由来自长丰县下塘中心校的刘冬梅老师交流《2022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刘老师对比新旧课标后,明确指出新课标将“空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更突出体现了几何的本质是以图形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以空间形式作为分析和探讨的核心。“图形与几何”中的“图形”是研究对象,“几何”是研究方法,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刘老师从“图形与几何”领域向老师们详细阐述了新课标中“图形与几何”教学在阶段性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中产生了哪些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教学建议,为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如何精准领会新课标理念,加强学生的几何直观认识指明了方向。

接着,永小长丰北城分校的颜旗老师从课程性质、目标、理念、内容四个方面,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行了细致地解读。颜老师结合新课标对“综合与实践”中三个学段的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向老师们阐述了“综合与实践”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可适当采用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设计情境真实、较为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活动中,永红路小学李迎老师和老师们分享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变化之下的教学思考。李老师一方面清晰地阐述了新课标新增的数学“核心素养”、细化的学段目标、有所改动的课程内容、更强调的数学思维能力、更规范化的考试命题五大变化,另一方面结合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认识》的教学案例,从“数与代数”领域的三个学段给予老师们教学提示。李老师认为,数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像知识、技能的学习立竿见影,它是一个潜移默化、不断积淀、逐步建构发展的过程。数感的发展和培养有赖于长期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有意识的引导,只有让学生多经历、多积累有关数的活动过程,才能使学生心中有“数”。孩子应该学会的是用灵活的数学思维推导出合理的结论,而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学会在真实情境中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

三位优秀教师对《2022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精准分析与解读,三校数学老师都表示受益匪浅,自发的通过云平台,提出自己的教学思考、总结学习心得,进一步明确了数学学科育人的新方向。

通过本次“研读新课标 明确新航向”主题研讨活动,老师们在学中思,思中悟,悟中行,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誓将在教育实践中落实新课程理念,实现教学新突破。

文:梁燕

0

“好学存志远,向阳易逢春”。为贯彻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精神,落实“双减”政策下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6月10日下午,合肥市永红路小学与结对校永小长丰北城分校、长丰下塘中心校的数学老师们齐聚一堂,开展了“研读新课标 明确新航向”线上主题研讨活动。此次主题教研活动由贾文静老师主持。

活动首先由来自长丰县下塘中心校的刘冬梅老师交流《2022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刘老师对比新旧课标后,明确指出新课标将“空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更突出体现了几何的本质是以图形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以空间形式作为分析和探讨的核心。“图形与几何”中的“图形”是研究对象,“几何”是研究方法,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刘老师从“图形与几何”领域向老师们详细阐述了新课标中“图形与几何”教学在阶段性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中产生了哪些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教学建议,为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如何精准领会新课标理念,加强学生的几何直观认识指明了方向。

接着,永小长丰北城分校的颜旗老师从课程性质、目标、理念、内容四个方面,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行了细致地解读。颜老师结合新课标对“综合与实践”中三个学段的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向老师们阐述了“综合与实践”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可适当采用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设计情境真实、较为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活动中,永红路小学李迎老师和老师们分享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变化之下的教学思考。李老师一方面清晰地阐述了新课标新增的数学“核心素养”、细化的学段目标、有所改动的课程内容、更强调的数学思维能力、更规范化的考试命题五大变化,另一方面结合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认识》的教学案例,从“数与代数”领域的三个学段给予老师们教学提示。李老师认为,数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像知识、技能的学习立竿见影,它是一个潜移默化、不断积淀、逐步建构发展的过程。数感的发展和培养有赖于长期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有意识的引导,只有让学生多经历、多积累有关数的活动过程,才能使学生心中有“数”。孩子应该学会的是用灵活的数学思维推导出合理的结论,而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学会在真实情境中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

三位优秀教师对《2022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精准分析与解读,三校数学老师都表示受益匪浅,自发的通过云平台,提出自己的教学思考、总结学习心得,进一步明确了数学学科育人的新方向。

通过本次“研读新课标 明确新航向”主题研讨活动,老师们在学中思,思中悟,悟中行,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誓将在教育实践中落实新课程理念,实现教学新突破。

文:梁燕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