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安徽工程大学筑巢引凤纳英才 盘活人才蓄水池

2021-01-13 16:46

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启之际,回望过去的5年,安徽工程大学全体师生在校党委和行政机构的领导下,齐心协力、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奋发有为,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创新驱动、开放办学、特色发展”战略,在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建设、科学研究、社会合作、国际交流、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做好5年成就的宣传,校党委宣传部、发展规划与质量评估处联合推出“‘十三五’成果巡礼”专题,回顾总结近5年来学校砥砺前行的发展足迹,以此激励广大师生员工扬帆再起航。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持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创新和完善人才培育机制。五年来,师资队伍总量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为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显著提升。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定实施关于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师德师风建设、校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服务专家和青年教师工作、教师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和失范行为处理、教师师德师风考核等意见办法;在教育教学、职称评审、项目申报、岗位聘任、人才引进、评奖评优等方面,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将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与师德师风建设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开展师德师风考核、各类先进典型遴选以及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工作,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长效工作机制,全校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队伍建设机制体制不断优化。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党对全校人才工作的统筹规划,实行人才工作校院两级责任制,召开学科科研人才工作会议。出台“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等办法,深入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积极拓展引才渠道,对引进高层次人才探索实行“协议工资制”“年薪制”“项目工资制”等灵活多样的薪酬分配方式;人才队伍总量与结构实现双提升,全职引进博士200人,新增省级人才10人,省级人才团队1个,柔性引进一类、二类、三类以上高层次人才38人,聘请产业教授65人次。专任教师总数提升26.7%,专任教师博士化比例提升至40.42%,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达500多人,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达55%。

做好人才培育工程,师资队伍水平系统提升。出台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和“创新团队培养计划”、进一步鼓励和规范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赴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等办法,遴选校级拔尖人才和人才团队,加以重点培养。选派教师攻读博士学位、赴国外访学研修,赴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十三五期间遴选校级“创新团队”14个、“中青年拔尖人才”44人,选派82人攻读博士学位、300人赴国(境)外访学研修、401人赴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遴选78位同志为第一批(2019至2020年度)“中江学者”,成功获批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内部活力全面激发。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先后出台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等文件,扩大二级单位自主分配权,激发广大教职工干事创业积极性;深化专业技术评审改革,出台关于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暂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条件补充规定、深化专业技术职务分类评审改革等文件,推进分类评审,建立以品德、能力、实绩和贡献为主的评价体系;优化机构编制管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推进校院两级管理,出台机构调整与改革、编制核定工作、校院两级管理改革等实施办法;完善考核制度,出台综合考核、科级及以下人员考核、二级单位年度综合考核、教职工年度考核等办法,健全安徽工程大学学院层面以发展关键指标完成情况为主、部门层面以党政工作要点完成情况为主、领导干部层面以任期目标责任履行情况为主、教师层面以岗位职责履行情况为主的综合考核体系。(陈 刚   查桂义   郑文君)

0

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启之际,回望过去的5年,安徽工程大学全体师生在校党委和行政机构的领导下,齐心协力、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奋发有为,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创新驱动、开放办学、特色发展”战略,在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建设、科学研究、社会合作、国际交流、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做好5年成就的宣传,校党委宣传部、发展规划与质量评估处联合推出“‘十三五’成果巡礼”专题,回顾总结近5年来学校砥砺前行的发展足迹,以此激励广大师生员工扬帆再起航。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持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创新和完善人才培育机制。五年来,师资队伍总量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为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显著提升。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定实施关于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师德师风建设、校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服务专家和青年教师工作、教师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和失范行为处理、教师师德师风考核等意见办法;在教育教学、职称评审、项目申报、岗位聘任、人才引进、评奖评优等方面,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将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与师德师风建设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开展师德师风考核、各类先进典型遴选以及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工作,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长效工作机制,全校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队伍建设机制体制不断优化。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党对全校人才工作的统筹规划,实行人才工作校院两级责任制,召开学科科研人才工作会议。出台“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等办法,深入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积极拓展引才渠道,对引进高层次人才探索实行“协议工资制”“年薪制”“项目工资制”等灵活多样的薪酬分配方式;人才队伍总量与结构实现双提升,全职引进博士200人,新增省级人才10人,省级人才团队1个,柔性引进一类、二类、三类以上高层次人才38人,聘请产业教授65人次。专任教师总数提升26.7%,专任教师博士化比例提升至40.42%,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达500多人,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达55%。

做好人才培育工程,师资队伍水平系统提升。出台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和“创新团队培养计划”、进一步鼓励和规范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赴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等办法,遴选校级拔尖人才和人才团队,加以重点培养。选派教师攻读博士学位、赴国外访学研修,赴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十三五期间遴选校级“创新团队”14个、“中青年拔尖人才”44人,选派82人攻读博士学位、300人赴国(境)外访学研修、401人赴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遴选78位同志为第一批(2019至2020年度)“中江学者”,成功获批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内部活力全面激发。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先后出台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等文件,扩大二级单位自主分配权,激发广大教职工干事创业积极性;深化专业技术评审改革,出台关于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暂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条件补充规定、深化专业技术职务分类评审改革等文件,推进分类评审,建立以品德、能力、实绩和贡献为主的评价体系;优化机构编制管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推进校院两级管理,出台机构调整与改革、编制核定工作、校院两级管理改革等实施办法;完善考核制度,出台综合考核、科级及以下人员考核、二级单位年度综合考核、教职工年度考核等办法,健全安徽工程大学学院层面以发展关键指标完成情况为主、部门层面以党政工作要点完成情况为主、领导干部层面以任期目标责任履行情况为主、教师层面以岗位职责履行情况为主的综合考核体系。(陈 刚   查桂义   郑文君)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