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多年,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合肥一中、合肥六中、合肥工大附中等省内名校都组织教科研人员对高考模拟试卷及高考试卷进行点评分析,给广大师生及家长提供科学准确的备考建议。其中,合肥工大附中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高校,是合肥工业大学的附属中学、教育部直属高中,也是安徽省示范高中,国家教育部共建拨款学校。合肥工大附中现有教师165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71名,国家级和省、市级优秀教师15名,特级教师8名,省级教坛新星或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7名,市、区(县)教坛新星16名,省、市、区骨干教师20人。临近高考,合肥工业大学附属中学的教科研人员又撰写了合肥三模试卷分析及备考建议,收到业界好评。经省内教育专家评审后,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客户端刊发了这组名校名师点评合肥三模试卷的学术文章。
□合肥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沈家耀
沈家耀,中学历史教师,华东师范大学本硕。“一师一优课”市优课,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文综卷历史试题,在以往命题经验的基础上,稳中求变,变中出新,充分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的指引作用。既强调对于主干知识的真正理解,又注重学科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方面的考查,同时贯穿了核心价值的主线渗透。此外,也展现了三模考试特有的调节、适应、指导功能。
试题分析
1.立足主干知识,考查关键能力
从知识点的考查来看,三模试题聚焦的仍是主干知识,包括:法家思想、汉代儒学、抗日战争、改革开放、罗马奴隶制经济、全球化、中西文官制度对比等;但同时又强调对重要概念的真正理解,如24、25 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对“严刑峻法”“宗法观念”“义利观念”进行辨析。三模试题也突出了对材料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的考查,如28 题,题干提供了立宪派人物张謇辛亥年(1911-1912 年)个人日记的高频词统计,实际意在考查辛亥前社会局势由立宪到革命的转变,这就要求学生对材料关键信息进行充分挖掘和有效解读。
2.依托情境设计,检验素养养成
随着高考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进而向“素养立意”的转变,学科素养的考查便在高考试题中得到充分展现,三模历史试题同样如此,依托不同的情境设计,充分考查学生素养培育的达成度。如29 题,以毛泽东对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的比较为切入点,展现了五四运动的深厚群众基础,揭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实际考查了唯物史观。又如作为基础素养的时空观念,在试题中更是无处不在,31题入境旅游人数的时序对比(1976、1991年)、26题唐宋货币使用的时序对比、41 题中外空间范围的对比联系等,都是很好的反映。这要求在后期复习中既要继续强化学科素养意识,更要注意学科素养培育的实现。
3.重视价值引领,落实立德树人
作为高考评价的“金线”,立德树人的要求贯穿始终。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家国情怀,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在今年三模试题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如30 题提到的敌后根据地体育比赛,与19 年全国Ⅰ卷第26 题唐代的拔河,命题思路非常接近,都旨在培育学生的体育观念、弘扬阳刚之气。42 题对于中国历史发展道路的思考,明显呼应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命题,旨在培育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道路自信”。35 题则考查了全球化大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谐共生意识。这要求后期复习中教师要继续以史实为依据,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反过来作为解题的一种指引。
4.试题平稳有度,辅助心态调整
三模历史试题总体平稳,难度适中,很好地发挥了调节、适应功能,如选择题部分与42 题开放题,12 道选择题题干简洁大方,信息指向相对明确;42 题开放题,材料通俗易懂、设问常规干练,这都利于学生在最后阶段自信心的提高。
复习建议
1.对标评价体系,了解高考动向。“高考评价体系是深化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基础工程,是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是当下指导全国和各省份命题工作的标准测评体系”。后期复习中,需有意识以评价体系为指导,了解高考动向,把握高考的指挥棒作用,明确命题的指向性,知道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2.夯实基础知识、充分挖掘信息。最后复习阶段,应避免大量无效刷题,回归课本、回归主干,真正理解掌握主干知识和必备知识,强化必备知识体系,以基础的扎实应对试题情境的多变。面对题干,应分清层次,仔细推敲,不轻易放过材料字句,充分挖掘材料的有效信息。
3.把握复习节奏,及时调整心态。考前一个月,“稳”字为重。复习节奏要稳、个人心态尤其要“稳”。愿你在考场中冷静以对,平稳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