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深耕教研 和谐之上 ——记安徽援疆教师谢贵武

2021-06-09 10:52

谢贵武,高级教师,铜陵市爱国小学副书记,现任皮山县实验学校小学部教研主任。

2020年9月25日,他告别年迈的父母,亲爱的学生……带着家乡父老的殷切希望与嘱托,满怀着为祖国边疆教育事业献身的坚定信念和热忱,离开了可爱的家乡——中国古铜都铜陵,来到祖国西部边陲——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开始了他永生难忘的援疆支教生涯。临别前,他心中有着万分的眷念与不舍,他知道他的离开必将给家人们带来生活上的压力和精神上的空缺,可又想到万里之外那一颗颗期盼的心,他没有丝毫犹豫和退缩。

9月26日晚抵达皮山,短暂休整了几天以后,10月13日,他正式进驻固玛镇小学(南校区)。在进驻校园后,他积极适应新环境,勇挑重担,担任教研组长。在他的组织下,固玛镇小学(南校区)先后有序开展“师徒结对”、教学公开课、专题讲座等教研活动。11位援疆教师们不仅一对一辅导11位青年教师,还认真准备了示范课,学校党支部书记李春红给予他高度评价。援疆教师共上了11节示范课,他率先上了一节语文示范课——《鸟的天堂》,他还组织开展线上线下讲座共8场,他自己主讲了两场。

在引领教学教研工作的同时,他还兼任五(三)班的语文课。在上第一节课之前,该校的张艳丽校长就对他说,这里的孩子成绩比内地差好多,尤其五(三)班的语文成绩,你不要有过多的心理压力,尽力就好。听着张校长的话,他心理暖暖的,虽然顿感肩上的担子不轻,但他也暗下决心学期结束考试每个孩子的成绩一定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上课铃声响了,带着这种信念,他拿着教科书自信地走进来教室,孩子们既惊奇又兴奋,用不太熟练的国语,大声喊道:“老师好!”他的心猛地一震,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顿时感到分外亲切,完全没有了民族界限。经过一学期师生的共同努力,期末考试成绩稳中提升,跃居年级第二。

2021年3月,他又被安排至皮山县安徽实验学校,由于上学期担任固玛镇小学(南校区)教研组长时工作比较出色,他这学期又被任命为皮山县安徽实验学校小学部教研主任,还兼带五(3)班语文。由于皮山县安徽实验学校小学部是一所刚组建的新学校,学校的各项教研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于是他规范制度、加大校本教研力度。在他的策划、带动、引领下,首先选拔各学科教研组长、年级备课组长,然后除了有序开展青蓝工程、教学研讨课、专题讲座外,他把本学期教学研讨的重点定为“送教下乡”和“期末复习研讨”。

为践行安徽援疆教师向皮山教育做出的贡献:让每一位教师都受益匪浅,每一位教师都得到学习和感悟,同时传递新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做出贡献。本学期,他组织援疆教师送教3次,其中1次语文,2次数学,分别送教至桑株镇第一小学、阔什塔格镇第一中心小学、木吉镇第一小学。送教前,他带领送教教师和同年级的其他老师结合当地学生的特点及具体学情,反复磨课,不忽略每一个教学的细小环节,不错过每一个课堂上的教学生存点,力争完美。在送教当天,送去的课受到了当地学校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为更好的提高期末复习效率,进一步做好复习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他积极组织皮山县安徽实验学校小学部开展“期末复习知识点”研讨活动,建议老师们结合班情、学情、学段、年龄特点和题型特点,从复习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具体措施、时间分配等方面作详细的安排,科学地设计不同的复习策略,真正让复习有效、高效、实效。

应皮山县第一小学之邀请,他还于4月8日下午前往那里做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教师如何高效备课》讲座,讲座结束后,他还与县一小的老师们进行互动环节,教师们提出在备课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他都一一认真解答,本地老师们获益匪浅。

他还经常跟老师们说:打铁还需自身硬,班级孩子的成绩如何是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直接反应。这学期刚接手五(三)班语文教学时,他发现这个班的孩子来自很多学校、很多班级,他们的行为习惯、学习方式差异很大,绝大多数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学习语文的习惯不太好,于是他决定从培养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降低教学难度,因材施教,分层布置学生作业,利用课余时间培优补差,抓两头带中间。经过三个月的尝试,孩子们的成绩初显成效:三月份月考他班平均分年级第二,期中考试他班平均分已跃居年级第一;五月份月考他班平均分仍然年级第一。

“选择了援疆就选择了吃苦,选择了援疆就选择了奉献。”在这里他用自己辛勤的汗水与不懈努力,努力实践着自己的奋斗目标。援疆工作一年来,他真抓实干,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全面贯彻学校对教研工作的要求,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以全面提高皮山县安徽实验学校小学教育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的,形式多样地开展教学工作,圆满地完成了一名教研主任应该做的教学教研工作。但他也清醒地看到困难和不足,他相信,只要他不忘来疆初心,牢记来疆使命,他在以后援疆各方面的工作会做得更好。

深耕教研、和谐至上,这是他的初衷,对此,他充满信心。  

(杨亚萍)

0

谢贵武,高级教师,铜陵市爱国小学副书记,现任皮山县实验学校小学部教研主任。

2020年9月25日,他告别年迈的父母,亲爱的学生……带着家乡父老的殷切希望与嘱托,满怀着为祖国边疆教育事业献身的坚定信念和热忱,离开了可爱的家乡——中国古铜都铜陵,来到祖国西部边陲——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开始了他永生难忘的援疆支教生涯。临别前,他心中有着万分的眷念与不舍,他知道他的离开必将给家人们带来生活上的压力和精神上的空缺,可又想到万里之外那一颗颗期盼的心,他没有丝毫犹豫和退缩。

9月26日晚抵达皮山,短暂休整了几天以后,10月13日,他正式进驻固玛镇小学(南校区)。在进驻校园后,他积极适应新环境,勇挑重担,担任教研组长。在他的组织下,固玛镇小学(南校区)先后有序开展“师徒结对”、教学公开课、专题讲座等教研活动。11位援疆教师们不仅一对一辅导11位青年教师,还认真准备了示范课,学校党支部书记李春红给予他高度评价。援疆教师共上了11节示范课,他率先上了一节语文示范课——《鸟的天堂》,他还组织开展线上线下讲座共8场,他自己主讲了两场。

在引领教学教研工作的同时,他还兼任五(三)班的语文课。在上第一节课之前,该校的张艳丽校长就对他说,这里的孩子成绩比内地差好多,尤其五(三)班的语文成绩,你不要有过多的心理压力,尽力就好。听着张校长的话,他心理暖暖的,虽然顿感肩上的担子不轻,但他也暗下决心学期结束考试每个孩子的成绩一定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上课铃声响了,带着这种信念,他拿着教科书自信地走进来教室,孩子们既惊奇又兴奋,用不太熟练的国语,大声喊道:“老师好!”他的心猛地一震,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顿时感到分外亲切,完全没有了民族界限。经过一学期师生的共同努力,期末考试成绩稳中提升,跃居年级第二。

2021年3月,他又被安排至皮山县安徽实验学校,由于上学期担任固玛镇小学(南校区)教研组长时工作比较出色,他这学期又被任命为皮山县安徽实验学校小学部教研主任,还兼带五(3)班语文。由于皮山县安徽实验学校小学部是一所刚组建的新学校,学校的各项教研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于是他规范制度、加大校本教研力度。在他的策划、带动、引领下,首先选拔各学科教研组长、年级备课组长,然后除了有序开展青蓝工程、教学研讨课、专题讲座外,他把本学期教学研讨的重点定为“送教下乡”和“期末复习研讨”。

为践行安徽援疆教师向皮山教育做出的贡献:让每一位教师都受益匪浅,每一位教师都得到学习和感悟,同时传递新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做出贡献。本学期,他组织援疆教师送教3次,其中1次语文,2次数学,分别送教至桑株镇第一小学、阔什塔格镇第一中心小学、木吉镇第一小学。送教前,他带领送教教师和同年级的其他老师结合当地学生的特点及具体学情,反复磨课,不忽略每一个教学的细小环节,不错过每一个课堂上的教学生存点,力争完美。在送教当天,送去的课受到了当地学校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为更好的提高期末复习效率,进一步做好复习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他积极组织皮山县安徽实验学校小学部开展“期末复习知识点”研讨活动,建议老师们结合班情、学情、学段、年龄特点和题型特点,从复习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具体措施、时间分配等方面作详细的安排,科学地设计不同的复习策略,真正让复习有效、高效、实效。

应皮山县第一小学之邀请,他还于4月8日下午前往那里做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教师如何高效备课》讲座,讲座结束后,他还与县一小的老师们进行互动环节,教师们提出在备课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他都一一认真解答,本地老师们获益匪浅。

他还经常跟老师们说:打铁还需自身硬,班级孩子的成绩如何是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直接反应。这学期刚接手五(三)班语文教学时,他发现这个班的孩子来自很多学校、很多班级,他们的行为习惯、学习方式差异很大,绝大多数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学习语文的习惯不太好,于是他决定从培养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降低教学难度,因材施教,分层布置学生作业,利用课余时间培优补差,抓两头带中间。经过三个月的尝试,孩子们的成绩初显成效:三月份月考他班平均分年级第二,期中考试他班平均分已跃居年级第一;五月份月考他班平均分仍然年级第一。

“选择了援疆就选择了吃苦,选择了援疆就选择了奉献。”在这里他用自己辛勤的汗水与不懈努力,努力实践着自己的奋斗目标。援疆工作一年来,他真抓实干,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全面贯彻学校对教研工作的要求,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以全面提高皮山县安徽实验学校小学教育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的,形式多样地开展教学工作,圆满地完成了一名教研主任应该做的教学教研工作。但他也清醒地看到困难和不足,他相信,只要他不忘来疆初心,牢记来疆使命,他在以后援疆各方面的工作会做得更好。

深耕教研、和谐至上,这是他的初衷,对此,他充满信心。  

(杨亚萍)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