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处于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清明时分,人们扫墓祭祀、踏青出游,该习俗源于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近日,蚌埠九中把劳育、食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融合,开展“二十四节气之清明”耕读实践活动,纪念清明、慎终追远。
“捣青草为汁,和粉做粉团,色如碧玉。”作为清明寒食的青团,是食,更是诗。3月30日下午,蚌埠九中德育处组织学生在校耕读园门口开展“青团追忆哀思 强国复兴有我”耕读文化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品节日习俗的过程中追忆先烈,勇担强国复兴的重担。
初一年级学生在高燕老师、夏翠英老师的带领下,亲手揉制面团,把香甜的馅儿裹进一个个团子中。艾草的清香,糯米粉的甘甜,豆沙的绵密,三者糅合,迸发出清远绵长的风味。
青团上锅片刻后,烟雾升腾,缕缕清香顺着蒸箱边缘飘逸而出,一笼笼热气腾腾青翠欲滴的团子出锅了,师生围坐在一起品尝劳动的甘甜。师生们通过包青团、尝青团的切身体验,体会寒食、清明等传统节气文化,感悟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坚定投身强国伟业的信念与决心。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清明节至,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一个重要农事节令。
近日,蚌埠九中德育处组织学生利用社团课时间,在耕读园开展农事劳作,体会清明节气的农事含义。一锹一锄,师生们翻动梦想的土壤。一粟一粒,共同洒下希望的曙光。一片欢声笑语中,学生们体验春耕春种的快乐,感受耕读文化,传承优秀传统。
致敬白衣战士,感恩时代英雄。4月1日下午,校团委马小雨老师召开团支部书记例会,开展“致敬时代英雄、强国复兴有我”主题演讲。团员们讲述抗疫过程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致敬勇敢无畏的白衣战士,感恩无私奉献的时代英雄。积极探讨“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怎样成为我所想成为的人”“未来我能为祖国做什么” 等问题,坚定立志报国的信念,培养不惧困难,敢当民族重任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蚌埠九中将继续推进“二十四节气”耕读文化实践课程的开发,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耕读教育,弘扬耕读文化,将五育融合的理念落到实处,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陶湘鹤 杨 东 程武艺 王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