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7月25日至30日,合肥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为期六天的小学语文种子教师提高培训活动。合肥市方桥小学胡伟伟老师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
7月26日上午,合肥市小语基地校长冯璐、合肥市教育局教师管理中心主任石宣艳等领导出席了开班典礼。冯校长对老师们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勉励教师利用培训机会学习当代教育思想观念,提升师德修养,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育人能力。石主任也希望学员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紧密结合教育工作实际,学深悟透。
接着,在瑶海区教研室郑玉茹老师的《对照课本读课标 探寻教学新路径》专题中拉开了培训的序幕。郑老师从目录、内容两方面直观呈现当前课程标准的新变化。围绕新课标中核心素养的内涵,提出素养型目标体系。结合新课标中语文学习四大板块,对照不同学段的教材,提出新课标站位高远,衔接有序的特点。
26日下午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的杨跃教授带来了《教学经验的提炼与研究写作》讲座。她分别从教学定义、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教育专业实践的独特性、教师学习的特殊性等方面作了分析,让我们对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的原因有了新的认识。接着杨教授卓越教师的成长路径、教师的专业知识指出做研究的重要性。杨教授指出:教师“在实践中成长,在研究中提升”。
7月27日上午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杨友红带来的专题讲座是《情景化语境下教学和命题的操作走向》。杨主任认为小学教师眼光要长远,要全面了解义务教育阶段的整体课标变化。杨主任指出,学生真正的学习是要有深度体验,因此要在真实情景中去学习和实践。知识要走向应用,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江苏省特级教师宋运来的《魅力语文教师的修养》开始了下午的培训。宋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信手拈来的教学案例,无不彰显他的丰富经验和扎实学识。宋老师直言不讳地点出了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在生字、作文、阅读教学中的弊病和问题,一个又一个精彩纷呈的教学实例赢得了在座同仁经久不息的掌声。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应该用教学技术、教学艺术去吸引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7月28日上午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孙德玉的《新时代教师的师德修养与专业成长》的讲座,让人倍感欣慰和幸福。《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细化了内容,更加具有具体性、可操作性,还特别强调了不能触摸的底线和红线。教师应当牢记准则,内得于心,外显于行,让道德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是幸福的源泉。
下午安徽省信息技术特级教师王克胜老师带来的专题是《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变革与创新—走进智慧教育时代》,王老师提出教育信息化进入智慧教育时代,人机结合成为未来教学的主流,教师的身份属性有了现实和虚拟的双重性。顺应时代发展,教师要成为技术派教师。网络中海量的教育资源如何获取,王老师手把手传授了大家许多巧妙的锦囊,让人惊喜不断、干货满满。
7月29日上午大家前往安徽创新参观,大家自主自由参观创新成果展示区,近距离观看了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模型、新能源汽车等前沿科技设备装置,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祖国的强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国家发展战略中转变思路、改变教学、提升能力,为具有核心素养的人才。
下午合肥市教科院副主任刘学山带来的专题讲座是《语文评价及工具设计》,刘主任认为评价是教学工作中的一部分,命题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研读教材,符合学情,贴近生活,重视能力,控制难度。
7月30日全国特级教师吴老师带来的讲座是《说说课标中的28个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研读》,一开场吴老师语掷地有声地肯定、强调新课标是语文教育的定海神针、行动指南,教师只有研读新课标,才能把握正确方向,有的放矢地把认知转化为教学的行动生产力。吴老师笑容满面、春风化雨、循循善诱,讲座中我们不仅获得了新课标中的精髓,还从吴老师的自律中得到精神的洗礼。
培训日程转眼即逝,回望五天学习历程,学习内容丰富、前沿、深刻、实用。让我们理解了立德树人的本质和意义,明晰了当前教育走向的新形势,了解了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重任。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是必然的态势,教师们需要在新课标的引领下且思且研且行。
图文:胡伟伟